以后所有的产业就都是属于他个人的,“向阳小吃”的名字没变,还是挺好听的,决定继续沿用,利民服装店给改成了“衣香鬓影”,杂货店改成了便民仓买。
村里的两处工厂再次扩建,工人数量翻了三倍,别说是利民大队没有闲置劳动力了,其他的大队也跟着沾了光。
原本跟公社和大队的合作还在继续,只不过原本的依存关系发生了改变,现在是合作共赢,向阳公社下属各大队产的粮食、蔬菜、肉蛋、水果……李阳都会收购,只不过都是挑品相中上等的收。
这些工作都交给了李父和大伯两人,刘盼弟在服装工厂那边,周芸则是奋战在省城和市里的一线战场,说是战场真是一点都不为过。
李阳在省城开了两家服装店,在市里也开了一家,他今年已经读大三了,再有一年多的时间就要毕业了,李阳准备在毕业之前把服装店延伸到附近的城市,在县里再开一家工厂,这样才能供应上销售的速度。
比起服装厂,还是小吃店更容易经营,省城的小吃店增至四家,相邻的两个城市也各自开上两家,多了他也忙不过来。
现在李阳一边忙学业一边忙事业,整个人转的像陀螺一样,感叹创业真是不容易,好在李晚答应过了年就来帮他。
妇联的培训班组织的很成功,已经帮助了一百多名妇女同志解决了就业问题,年轻优秀的学员,都被分进了李阳的服装厂和各个小吃店,虎哥的玩具厂也招走了二十名心灵手巧的女工。
至于年龄大一些,眼神差一些的女同志,她们干不了太精细的工作,只能去做家政服务,但是几个月的时间做下来,她们惊喜的发现,这工作还是挺赚钱的,也不像旧社会的老妈子一样地位低下,毫无人权,跟签了卖身契似的,正相反,她们的工作时间还挺灵活的,家里有事也可以找同事串班。
收益最高的工作还得是做月嫂,虽然时间长、任务重,但是工资拿的比工厂里的正式工还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