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得让天下人只知道有长安孔家,而不知道有曲阜孔家。”
“你觉得曲阜孔家,会只和你单纯的进行学问之争吗?”
孔颖达皱起眉头,他现在明白尹煊的意思了。
他不蠢,只是一开始的想法有些理想化,觉得学问上的事还得回到学问上来讨论,他甚至做好了向陛下请求,在朱雀门前开坛,效仿自己年轻时的样子,和天下读书人来一场争论、或者说骂战。
但尹煊的话给他提了个醒。
孔家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孔家了。
他们在乎的不是学问,而是“孔”这个字眼。
“请先生指教。”孔颖达站起来,拜揖行礼,恭敬地很。
尹煊摆了摆手,眯着眼,轻声说道:“我给你指一条路,你愿意不愿意去做,就看你自己了。”
孔颖达依旧维持着行礼的姿态。
尹煊接着说道:“你回长安后,科举之事,你可听说过?”
孔颖达摇了摇头。
尹煊招呼了一个偷听的读书人过来,把今年春闱的事,同孔颖达详细说明了一番。
孔颖达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这个问题想要解决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尹煊竖起了一根手指:“其一是糊名,用纸张把名字盖起来。”
“其二,是规定答题的格式,比如说只能用哪一种字体,按照什么文体来写。”
“其三,规定答题中,修改错字的格式,不能涂磨点什么的……”
“如此一来,便是阅卷官也不知道谁人答了哪一张卷子,能够有效的减少舞弊之事。”
一旁的读书人眼里一亮,他们没有舞弊的心思,自然是觉得尹煊说出来的这种方法好极了。
孔颖达也连连点头。
尹煊顿了一下,话锋一转:“朝廷不是傻子,我能想出来的办法,他们自然也是能想出来的。”
“但……为什么他们没有这么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