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吴浩再次开始实验,所有实验都有偶然性,所以都是需要多次实验的,院长和张博士都在旁边没有开口,静静的看着。
结果第二次和第三次实验得出的数据和第一次差距不大,这个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的能量密度差不多,甚至这个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还要高一些。
院长看着三次的结果,似乎想要找到问题推翻这种结果,张博士那边到时先开口问吴浩,按照吴浩提出的方程式计算来看应该达不到这个电池密度的。
吴浩又解释了一下他使用的电极材料跟之前钠离子的不一样,这里用减少了一部分能量损失,而且以前的钠盐会腐蚀这种材料,而这个钠盐刚好不会。
吴浩将整个实验包括原料制备的所有步骤符合原理都说了一遍,整个过程院长和张博士听的时而点头、时而瞪眼,他们没想到吴浩的实验竟然这么完美,很多步骤以前的存在但是吴浩做了很大的优化。
“吴浩,尽管难以置信,但我只能说你真是天才”院长不吝言辞说出自己的夸赞言语。
“这个不敢当,这些东西都是已经研究出来了的,我只是将前辈们的结果整合优化了一下而已。”
正如吴浩所言,他也只是掌握的知识够多了才将所有的东西能够整合起来。
“吴浩,你这个实验都可以直接实现量产应用了,可以申请专利了,这个东西必将改变电池行业甚至是下游的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格局了。”
化学学院很多研究的成果都是申请专利再和企业进行合作而带来了巨大好处,他对这方面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出言提醒吴浩。
“这个待会儿考虑,我还有几个想法需要验证一下,如果成功了再考虑。”
吴浩脑海里是有几个想法的,只不过这个他觉得是最优的所以先进行了验证,但是其它的也是要实验才能得出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