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宋子真想了一会,后又摇了摇头。
“不曾听闻过。”
“想必此人也和青莲居士、杜子美等人一样,消逝于历史的长河中,只有部分诗作保留下来。”
“哦?还请子真赐教!”郑夏见对方透露关键信息,连忙追问。
“我虽然懂些诗作,但也只是道听途说,对它们的作者却是不甚了解。”
此时宋子真被诗句勾起兴致,听见郑夏的问题,也乐得讲述。
“那我就给郑兄讲一下。”
“你我刚才念的这些诗,都出自两百多年前。”
“也不知具体是哪一年,民间就开始流传这些诗句,很快就被更多人注意到。”
“人们纷纷称赞这些诗写得极好,非有大才不可作,就是有许多典故不明所以。”
“例如之前的《蜀道难》,原以为是指的蜀州,但有大儒亲自去往后,却没有发现剑阁的存在,地方志的记载,也和诗里不一样。”
“郑兄喜欢的那首《将进酒》,里面诸如岑夫子、丹丘生,翻遍大夏国史书,也不知具体是谁。”
“就连这诗词的作者,青莲居士李白,也未曾找到。”
“除此之外,还有杜甫、诸葛亮、曹操、三苏、唐寅、曹雪芹等,这些人作品都能传世,人却籍籍无名,实乃怪事。”
郑夏内心吐槽:“当然找不到,因为这都不是大夏国的人和物。”
当然面上依然是一副认真听讲的模样。
宋子真继续说道:“后来有人继续探究,找到了这些诗词最开始的传诵者。”
“其中不乏名仕大儒,也有喜欢诗文的武者、修仙者和读书人。”
“据他们所说,诗文都是偶然所得。”
“或是在古文中寻得,或是发掘了遗迹,更有人说是梦中得人传授。”
“故此,就有人猜测,这些诗文是我大夏国过去十万年里,某几段时期的。”
“毕竟我大夏国虽历史悠久,但十万年间也不尽太平,每逢大乱后,一些典籍有了遗失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他拿起手中的书,“最后由国子监和圣贤书院将这些诗文整理,编成一本书,就是我手上的这本《群英诗文集》。”
“以供天下人传阅。”
郑夏在一旁默默听着,一言不发,心中已有计较。
“就现在的情况,应该不是穿越者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