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 穿行西藏

而在车上大家详查了这座宗山的故事:

1903年,由荣赫鹏率领的英国近万人的武装使团从印度、经锡金由亚东进入西藏,一路进攻,在1904年4月11日到达江孜。达赖十三世下令西藏军民抵抗,江孜境内16岁至60岁的男丁被紧急征召抗英。英军的目的是攻占拉萨,签订不平等条约,所以江孜是必经之路,宗山就成为必争之地。藏军以劣势武器在宗山城堡与围攻的英军激战,损失惨重。7月7日,宗山城堡失守。守卫宗山城堡的最后的藏军不愿被俘,全部跳崖。这段悲壮的历史因电影《红河谷》而广为人知。

下一站日喀则,在江孜的时候,大家见到的建筑大家觉得象布达拉宫,待到在日喀则又见到这样的建筑时,一下子觉得这些雷同的城堡肯定有说道,于是上网查了一下,便接触到了“宗山"这个词。

宗山建筑,系西藏宗政府(相当县政府)所在地。宗,本意为"碉堡"、"山寨"、"要塞"。

古代的宗,一般是各大、小酋长的驻地,到了14世纪,帕木竹巴政权新建13个宗级地方行政机关。

解放前夕,西藏设147宗(包括相当于宗级的谿卡)。宗山建筑,包括经堂、佛殿、宗政府、监狱、仓库等,一般建造在山头上,山下则为居民区。

宗山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完备的防御系统。如古格王朝遗址,位于象泉河畔,背山面水,地形险要。建筑群由王宫区、居民区、寺庙区所组成,遗址内城垣重叠,明雕暗堡遍布,暗道纵横,上下之间有秘密水道连接,组成严密的防御系统。

水道与山下居民区相连,保证山顶用水。公

元1904年,西藏军民,用火枪土炮、大刀弓箭,凭借宗山地形和防御工程设施与英侵略军对抗三天三夜,表现出它的军事意义和价值。

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百度了一下得知:扎什伦布寺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西藏的四大寺院之一,是黄教始祖宗喀巴的弟子达赖一世根敦珠巴主持兴建,到四世班禅罗桑曲吉担任扎什伦布寺池巴(主持)时,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从此,扎什伦布寺成了历代班禅的驻锡地。

扎什伦布寺藏语意为“吉祥须弥"。

而接下来的目的地就是珠峰大本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