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

崇祯十一年十月。

一篮子的合作协议迫使汤敏等人无法回家过年,至今还在九丈原的海军大楼与郑家人唇枪舌剑地争夺着一分一毫的利益。

一分一毫这个词毫不为过,因为这些协议的签署将是大明海上贸易未来十年的一个宏伟蓝本,事关临清军将来的收益,所以双方都是派出了己方的能人前去商议。

自打谈判的大方向定下来之后,郑芝龙就带着人整日与张元彪宴饮和出门打猎,两个大佬很默契地只是谈天说地,丝毫没有聊过谈判桌上的你争我夺。

这是大佬的基本修养,也是双方手下的定心石,如果谈判上来就是大佬之间的争锋相对,这事十之八九也就黄了。

其实张元彪也是头疼的很,汤敏拿来的和作文书一直在修改,这十几天每天都有不重样的问题出现,然后就是各种各样的限制协议,几乎每天晚上张元彪都是在失眠中度过。

没办法,郑家人太狡猾了。

张元彪初时提供的三条红线使的汤敏在谈判中屡次后退,得来的却是郑家人更加频繁的进迫。

比如去南海的保护费的切分,已经谈到了五五分成,钱在泉州收取,但是郑家随即就抛出来一个新的补充协议,那就是郑家要求所有临清军分润的银子要在年底统一押运到九丈原岛,说是为了核算简便,其实抛开了赖账这一个情况外,那就是想吃钱息之外,变着法子恶心临清军。

这一点汤敏也不傻,直接要求三个月运送一次。

那郑家也是各种推脱,就是不肯,还要修改南向和北向保护费的分润比例,理由是郑家所在的南向的海贸金额巨大,而临清军的北部海贸其实钱数不大,双方为此又回到了谈判的起点,细细满足了郑家对于海军舰船和大炮的购买协议后,议题又跑到了如何划分泉州合作所的人员编制上。

郑家拿出了一个巨大的人员比例汇总,连打扫卫生的人都被编入了进去,理由是本地人干活更可靠,之前的四六比例的合作所,直接被弄到了二八比例甚至更高,相应的郑家人分到的钱也是更多,比如这打扫卫生的大妈,一个月的月银就要五两白银,一年三十两的白银,足够张元彪在山上养活三个山头土匪系的射击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