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

季汉彰武 陈瑞聪 1719 字 1天前

刘备接到曹操进攻的军报时,既惊且怒:惊的是曹操兵只两万,竟也敢私自进军,以两万之众攻打濮阳城。怒的是分化招抚的方略刚刚定下,曹操如此行事,无论胜败与否,都定然会将黑山军推向反面,招抚一事恐怕因此就难以成行了。

他当即派使者前往陈留,虽然明知曹操已然行动,但刘备还是抱了侥幸,希望能叫停此次调兵。但前去的使者还未回来报信,曹操的捷报反而先一步到了。曹操在军报中简略描写了前后经过,并报功十万级,声称不日将尽杀叛贼,以复国家之疆域。

众将闻之,皆生惊骇之心,有人说:“是否是虚报?”也有人说:“此乃国家大事,曹使君岂是如此不识体者?”故而刘备放下其余事务,领军迅疾向东,等他们到达濮阳时,曹操又下三郡,濮阳之胜已无疑问。只是等众人得知其详情,又不免对曹操杀俘屠城一事多有争议。

他们相互议论说:“曹使君竟能以一敌十,获如此大胜,想来段征西复生,也不过如此了。但杀戮如此过甚,恐非善事啊!”又有人说:“国家征战,正赖勐将,曹使君以身犯险,能胜已是难得,何必如此苛责?”还有人说:“贼军既已反叛,就并非国家之民,杀贼而已,国家早有明法,反贼可夷三族,曹使君依据国法而已,何错之有呢?”

刘备聆听众人建议后,默然不语。私下里和徐庶商议此事,徐庶说:“曹使君如此行事,天下只会道他武功赫赫,而对其杀俘一事,就会归罪于明公啊!若是明公此时不予处理,将来兖州上下,恐非国家所有啊!”

刘备对此深为赞同,但他也对如何处置怀有忧虑,故而说:“可如今孟德他克复三郡,武功日隆,兖州军中多有倾心。我方才调刘虞离开幽州,天下多有非议,若将再孟德调离兖州,恐怕天下都要说我嫉贤妒能了。”

徐庶摇头说:“恐怕不止是非议,兖州上下多是曹操亲族,若调离曹操,兖州怕是要有一场大乱。”

该如何做呢?徐庶沉思片刻,很快有了主意,他说:“若让明公调离曹使君,确实难以得成,但是明公身为大将军,却可以择一高望之士进入兖州州府,以拉拢人心,安抚众意,使其心向朝廷。同时令一善战名将入曹操军中,与其同进同退,以威望服众,使兖军不敢独走。”

“这倒是条计策。”刘备点点头,攥着拳头想了一会儿,回说道:“云长与孟德同军数载,可以让他入军,但是所谓高望之士,我心中却没有底。元直你可有人选?”

徐庶笑道:“我哪里有啊!不过这也不着急,明公可以先去前线安抚局势,同时与老师来信,老师朋友遍及天下,哪里会无人举荐呢?”

且说曹操的捷报不止送到雒阳,也很快送往长安,等陈冲得知兖州大捷的消息,已是九月初七。陈冲翻阅一遍后,面沉如水,但他没有立刻处理,而是又等了一日,果然,刘备也有来信。这个时候,他召集尚书台众人,将两封奏疏一齐拿出,询问众人的意见。

等众人看过后,陈群慢慢说道:“不管如何,毕竟是平贼大捷,曹兖州刚刚立功,清扫州内半数蛾贼。国家此时不仅不予以重赏,反而要分其权势,恐怕会令地方失和吧!”

杨会闻言,在一旁反驳说:“国家处事,正当以大局为重。而曹孟德自诩忠臣良将,却不受大将军节制,其是何居心?虽有此大捷,若是任由曹孟德如此行事,那兖州又岂是国家疆土?大将军所言,正是时也!”

两人的意见相左,却又无法说服,场面上颇有些尴尬。

最后一锤定音的乃是王邑,他手中依旧拿着军报,皱着眉来回翻阅,说:“士卒本无纪律,屠城之时尤甚!若任由曹孟德屠城,哪里能按军报所说,只杀贼子,不杀良善呢?我决计不信。请诸位细想建武之时,吴汉屠城南阳,竟逼反邓奉,以至于南阳反复征战,几岁不停,史事在前,不可不引以为戒啊!”

这段话直接以为曹操滥杀无辜,尚书台余者皆无法反驳,只能同意了刘备的建议。至于安排的人选,众人却一筹莫展。毕竟朝中最为望重的三人正出使关东,其余人要么无法走开,要么过于年轻不足以服众。最后他们都望向陈冲,看他有何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