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易一愣,显然没想到李毅会这么问,同时也越发好奇,于是老实地回答:“三州除了各家权贵和大族的私兵外,燕州有精兵十万,其中精骑一万,平津五万,襄州十万,军械粮草十分充裕,够非战时期供养二十年!而辽州仅有五万可战之兵,而且兵甲不足,这次公孙郡王打算亲自率领一万精骑和四万步兵,加上襄州的十万大军,共计十五万兵力压向辽州,以辽州区区五万兵力,如何有不胜之理?”
李毅点点头,果然是压胜之姿,但别忘记,李毅见过以少胜多的战例可多了,像西楚霸王项羽巨鹿之战的破釜沉舟,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火烧连环船。但当下也不好评论什么,于是继续问:“那么与我们比邻的几家势力晋王、袁家、刘家,三家的情况呢?”
杨易似乎想到了什么,面色也渐渐阴沉下来:“袁家最强,虽然不承认,但袁家的整体实力的确要比我们强了一线,坐拥三州之地,带甲兵士四十多万,是我们目前最大的对手;其次是晋王,虽然仅有晋州一州之地,但晋州地大物博,一州足以抵我们两州之地,十万精骑和十万军士均是百战之兵,战力不容小觑,如果单论兵将的战力,绝对是河北地区之首;最弱的是平州刘家,受地域之困,刘家仅有八万兵力,但手下的三员战将均是万人敌,因而才能在公孙家和袁家的夹缝下生存下来。”
分析到这里,杨易停顿一下,疑惑地问李毅:“怎么?瑾儿你是担心这三家会插手?我告诉你,这是不可能的。先说晋州,老晋王他本是大楚君主,也算是贤明,他一心为国,晋州又是北方与外族的门户,因此他一生致力于守卫疆土,从来不插手天下纷争,因此大家都很敬重他,也没人与他为敌;而刘家,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足为虑;最为担忧的是袁家,但这几年来,公孙家和袁家均是井水不犯河水,有默契的选择同时出兵,都是我们出兵,取不同的州郡,虽然我们略逊于他们,但他们也不敢和我们随便开战,因此也不必担心。”
李毅不得不承认,杨易的确分析得很有道理,但这世事无绝对,不能单单往好的一面想,也要想想潜在的危机,反正全盘分析后,相信杨易也会意识到这个致命的存在,当下继续问:“燕州精骑加上襄州兵士共计十五万大军,舅舅认为需要多久才能拿下辽州呢?”
杨易想也不想就回答:“保守估计两个月,扫清全境!”
这的确,兵力的压制,两个月已经足够,以李毅的估计也就一个多月。
李毅看了眼李泽,见他没什么表示,证明这一切都是分析得没错的,接下来的就是自己对这次战役的分析,如果大体上和李泽的分析符合,那么,这一关算是过了。
“如果辽州的战役不出现什么意外,两个月时间的确已经足够。晋王我也略有耳闻,的确不会在我们发兵时出兵干扰。但是虞州袁家和平州刘家绝对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易还不等李毅把话说完,马上就打断他:“不可能!先不说袁家,刘家就绝对不会,凭他那点兵力,就算是倾巢而出也就五万兵力,到时候我们只需从前线撤回一万精骑,汇合燕州守军,必定能让他有来无回!再说袁家,比邻的州郡还有海州、邺都和平州,如此多目标,会来惹和他实力相仿的公孙家?”
李毅不慌不忙,淡定地笑了笑:“这正是其中的可怕之处!所有人都认为他们不会来,但他们来了!舅舅你也说了,袁家比邻的州郡还有很多,但我们比邻的就只有辽州、平州。而我们一旦取下辽州,排除没有重掌天下之志的晋王,我们可以说无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南下。
而我们一旦南下,下一个目标,必然是平州或者是袁家的的虞州和天州。如果我们拿下辽州,下一个目标是平州的可能性非常大,基本上就是坐以待亡,这种情况下,他们还不如拼死一搏,兵发燕州,就算是攻不破燕州,但至少有牵制之效,让我们不能轻易拿下辽州,从而耗损我们的兵力资源,这样还能延迟攻打平州的时间,说不定还有一条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