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让赵构没想到的是,赵鼎为了朝廷的大计,身处贬谪之地还能放下身段去了解盐务之事,不免觉得自己也算是用对了人。

“是啊,那时候我还小,赵丞相时常来跟我爷爷讨教。好像问的非常多也了解的非常详细。那时候我就觉得赵丞相不是一般人,如果他当盐工肯定也是一把好手!”

年轻人似乎对于赵鼎并不陌生,反而对其为人处世和治世之道非常推崇。

“于是为了朝廷盐务大业,你们不惜从琼州远赴盐城?”赵构不禁反问道。

“是啊,赵丞相书信给我们,于是分了好几拨人去不同的地方。有的去越州,有的去明州,有的去秀州,有的去了福建,我们便来了这楚州盐城县。”

年轻人讲的几个地方正好是大宋最为着名的几个盐场,其实本来山东也是海盐重要产地,奈何此时已经被金人占领。

这些盐场是本来就是海盐生产和管理的重要场所,也是大宋海盐业发展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宋太祖初期,几大海盐盐场主要由朝廷委托当地的地方官员和私人经营,由于官商勾结而造成管理混乱,并且海盐技艺和产量效率十分低下。

大宋仁宗时期,朝廷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对几大海盐盐场进行统一管理,并且设立了盐监官等官员和机构来负责对几大海盐盐场的开发和管理。

“看来你们对于朝廷盐务可是立了大功。赵丞相对你们可有何承诺?”

对于赵鼎能够在短时间让这些琼州盐工远赴外地,并且毫无保留的传授海盐晒制技艺,赵构也是不免有些疑问。

赵鼎贬谪之时与盐工讨教,能够和这些人打成一片自然是非常好,但也牵涉出一个问题,难道这些人仅仅只是为了朝廷效力?

“小人知道大官人想问什么,哪里有什么承诺。工钱也没有谈过,就连路费还是我们自己出的,咱们既是为了朝廷大业,也是信任赵丞相的为人。”

年轻人的一席话,让在场的众人皆为大惊,连工钱都没有谈妥,甚至自掏路费便踏上了这一条前途未卜的路。

无论这些人是出于对朝廷的忠心,还是对于赵鼎的认同,都值得拍手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