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其中部分,臣方才说明的只是冗官,还有补官数量更是惊人。目下统计科举补官、门荫补官约近六千余人。”
李光用余光看了看赵构,担心这样真实的数字会让官家震怒。
科举补官是举子通过科举考试取得一定名次之后,便可补授官职。
虽然也只是有官阶而无差遣的候补官员,但也有一定的俸禄。
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是补官而无实职。
门荫补官则是官吏的亲属子弟等靠门阀与祖荫而得到的补授官职,比如官员致仕退休或者临死之前可以上书皇帝,给子孙后代讨要官职。
“啊!”
赵构听完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虽然面不改色,但内心已是十分的愤怒。
堂堂大宋朝黎民百姓竟然供养如此庞大的冗官,实在是让人汗颜。
冗员与补官两者一相加,则是将近八千人的数字。
一年的俸禄和支出都要花费国库巨大的开支。
虽然南渡后只有太祖朝的半壁江山,但皆为南方富庶之地,财税收入也不会太差。
可是国库经常性的入不敷出,究其深意,无非还是官员俸禄与贪墨是主因。
看来这裁汰冗官之事已经是刻不容缓。
“除此冗员与补官之外。可还有其他冗官?”
赵构对冗官的类别了解的非常清楚,只是没有深入细化的去探究,并且对整体的数目了解的也不是太清楚。
“除此之外,就是宗室!只是宗室冗官既属于国事,又属于官家之家事。臣一时还未得其法!”
李光所说的不无道理,宗室不同于普通官员,毕竟是皇亲,处理起来还是颇有讲究。
“臣按照宗室三支粗略计算,宗正寺统计总数约万余人!”李光回答道。
“如此说来,我赵氏皇族三祖血脉承袭的也有万余人!那爵位与冗员数有多少?”赵构问道。
“亦有约三千之众!”李光硬着头皮说道。
“真乃尸位素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