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是世界粮食品种,而亚洲,稻谷产量占据了全世界稻谷产量的百分之九十二以上。
其中东南亚等国,稻谷产量占据了亚洲稻谷总产量的百分之十八,占据了世界稻谷产量的六分之一!
因为东南亚得天独厚的气候,东南亚国家中,稻谷占据了粮食作物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而东南亚各国,也十分依赖大米的出口,东南亚各国的大米出口量,占据了亚洲大米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
当然,从许多数据上是可以看得出东南亚在稻谷领域的影响力。
但是如果更深入地分析一些数据,就可以看出东南亚各国在水稻整个产业链上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比如横向对比人多地少,对土地进行精耕细作的岛国。
稻谷单产在1977年就历史性地超过了六十公担每公顷,一公担等于一百公斤,所以每公顷的产量是六吨以上。
这还是在华夏的杂交水稻没有技术输出的情况下的产量。
而东南亚呢?
同时期每公顷超过二十公担的只有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
诸如缅甸、柬埔寨、泰国、菲律宾等国,没有一个超过了二十公担每公顷,最低的泰国甚至每亩单产不足一百二十公斤稻谷!
亩产更高的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水稻种植,却都是仅次于橡胶种植的第二大农作物。
反观其他国家却不是如此。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缅甸、柬埔寨、泰国、菲律宾等国根本就没有充分利用土地,都是粗放式种植管理。
哪怕是这些土地的水稻种植产量翻三倍多,才堪堪与岛国的水稻单产持平。
但是以这四个国家近两千五百万公顷的水稻种植面积,如果追上岛国的种植水平,那么将增加近一亿吨的产量。
就更不用说以后大陆的杂交水稻技术推广到东南亚之后的产量了。
所以现在深入到东南亚各国的水稻产业中,正是绝佳的时机。
在华夏这个水稻种植大国的稻谷都不出口的情况下,深入控制东南亚各国的水稻产业,就足以打造出一个世界级的粮食巨头。
除了东南亚以外,南亚半岛的印度也是一个农业大国。
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印度在棉花、水稻、小麦、玉米和黄麻等农作物上都有着极高的地位。
就比如棉花这一作物,印度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占据了世界棉花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