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第一百一十八章 星体空泡论
回到墨星的菲尔立刻前往墨城核心数据库,也多亏了莉亚,其在任人类联邦副总统时,将墨城打造成了人类超级数据库的备份城市之一,数据库备份了自人类联邦成立以来的各类重要科研资料。
菲尔利用检索功能查找了几个关键词:星球核心、引力、压力、材料、实验。
在出现的数百则资料中,菲尔先是查看到一份2819年的《土卫六星体内部勘测报告》,报告由盖亚政府行星勘探队撰写,是地球冰封后,盖亚政府为在太阳系内论证多个行星和卫星适合改造的程度而进行的深度勘探行动。
勘探队在土卫六上进行钻孔研究,深度达到了2580千米,钻头已经深入土卫六的核心,而报告显示,当勘探队钻透致密行星核后,惊奇的发现土卫六行星核内似乎存在一个无法钻透的未知透明球体物质,直径约为2.5米,而探测仪显示,在接近球体的边缘时,其引力几近为0,但压力却达到了最大值。
同样,4126年的《行星内核反物质研究》中,工程队在GAI-B17-84行星钻探开采反物质时,也触及到了行星内核,根据工程队测绘,内核直径同样只有2.5米左右。
其实早在3149年,就有科学家发表过《星体内核空泡论》,空泡论认为行星包括恒星的内核存在一个未知,可产生物质的空泡。
空泡论定义了一种全新的宇宙演化理论,科学家认为空泡是宇宙星体成型的最初状态,空泡产生了星体需要的物质,物质聚合在空泡的周围逐渐成型,最终产生了引力形成了原始的恒星和行星。
该理论在星体钻探过程中发现透明内核后引起了科学界的重视,随后盖亚政府科研中心与民间探测公司共同出资建立了一个研究星体内核的科研小组。
行星内核透明致密球体虽然无法钻透,但是通过不断的勘探研究,证明了球体的虚无属性,即构成球体的并非物质,而是一种致密空间。
4131年,科研小组计划勘探恒星内核,他们利用反物质建造了一个带有多重屏障的球体科研飞船,飞船第一层磁抗层能抵御恒星数百万度的等离子体,其次其反重力系统能抵御恒星重力,第三层反压层可以抵御恒星内部强大的压力。
这便是科学界较为着名的“射日”计划。
计划于4133年实施,科研小组通过筛选,最终选择了距离盖亚星21光年,一颗直径11万千米的较为年轻的恒星。
射日号飞船成功通过恒星日冕区域,并最终进入恒星内部达到了4万千米,虽然反压层成功抵抗了恒星压,但射日号还是在汹涌的核聚变冲击中产生了故障,最终毁灭。
.
菲尔查阅了大量有关“射日”计划的详细资料,并找到了射日号飞船的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