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宋遥发明了脚踏式石碓后,部落里的米粮加工速度大幅提升,足以应对日常所需,甚至按最高标准计算也绰绰有余。
如今,部落每日只需两餐米饭,全力运转石碓一天,便能舂出可供两天使用的米量。
因此,大家通常会集中几天时间舂米,之后便能享受一段无需再劳作的悠闲时光。
这款脚踏式石碓设计巧妙,省力高效,两个石碓并排而设,一人可同时操作,大幅减少了人力需求。
每次踩踏仅需上下移动二十余厘米,高度适中,对常年在户外劳作的部落成员而言,操作起来轻松自如,连续踩踏一两小时也不觉疲惫。
更妙的是,这款石碓老少咸宜,宋遥特意请狼匠加装了一根横梁,可供支撑借力,即便部落中的孩童也能轻松使用,只是每次只能操作一个石碓。
相较以往孩子们只能帮忙清扫米粒,如今十几个孩子便能合力完成部落所需的米粮加工。
孩子们对舂米这项任务格外喜爱,每逢轮到他们时,总是争相前往,相较于制作砖块和搅拌泥浆等活计,舂米无疑要有趣得多。
随着泥土不断地被挖出,部格格式的部落池塘也逐渐显现出雏形。
为确保池塘一经完工便能投入使用,宋遥严格要求大家在挖掘时集中力量深挖一处,避免随意挖掘导致池塘深度不足。
若放任不管,恐怕只会挖掉表层易挖的泥土,而无法保证池塘所需的深度。
如今,众人已合力挖出一个占地五六十平米的小坑。
期间虽经历了一场小雨,但雨势不大,坑中积水仅没过脚踝。
即便水如此浅,却已有鱼儿悠游其中。
这些鱼并非凭空而降,而是大家在收地笼时捕获的小鱼,凡遇活蹦乱跳的,便随手放入坑中。
如此反复,坑内已聚集了十几条小鱼,它们在水中欢快地游弋。
若坑中水位再深一些,便能养殖更大的鱼儿,为它们提供更广阔的游动空间,相较于被困河中的环境,这里无疑自由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