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鲮鱼的一百零一种吃法

手打鲮鱼滑,我出去吃火锅必点(图源网络)。

覃玉娇看着剩下的鱼不算多,就让丈夫改去刮做鱼青要用到的白肉。

这一步的难度更高。

整块鱼肉皮朝下放在砧板上,用汤匙从尾到头,轻轻地刮出鱼糜,直到露出鱼红肉为止。

尤其要注意的是,细小的鱼刺不能混进鱼糜中,所以挑的都是便于操作的、一斤以上的大鱼。

做鱼滑就没那么讲究了。

将鱼肉起出来清理干净,先切成薄片——越薄越好,才能将鱼刺尽可能地切细,然后直接开剁就行。

经过反复地切剁,不管是鱼白肉,还是鱼皮、鱼刺,全部都会被变得绵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然,因为骨刺是随着鱼的体型增大而增生的,所以像鱼滑这种保留了骨刺的做法,反而不能用太大的鱼。

通常来说,一斤以下,尤其是七八两左右的鲮鱼,骨刺还处于相对比较细软的状态,能够轻易剁碎。

就算偶尔有些没剁到位的,在吃时舌头能感受到轻微的刮刺感,但因为是软骨,所以也不用担心会伤到嘴巴或喉咙。

鱼糜剁成之后,下一步就是加盐调味,然后顺着同一方向进行揉捻与甩打,从而使松散的鱼肉变得富含弹性。

由于摩擦生热,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加些陈皮菊花冻茶,给鱼肉降温,从而帮助起胶。

“多奇怪,居然有鱼不能放姜。”

徐雨溪记得,自己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的时候,还不太相信。

直到后来吃到一条放了姜的蒸鲮鱼,那松散的肉质、诡异的霉味和土味,让她有了十分深刻的体悟。

“其实鲮鱼本身就不怎么腥。放了姜,不只有异味,吃起来也不鲜爽,完全是适得其反。

如果是想提鲜,可以放点榄角。但做鱼胶的话,还是陈皮比较合适。再添点菊花,润肺降燥效果更好。”

覃玉娇做菜非常喜欢用陈皮,认定它是辟腥提鲜的最佳材料。

她其实早有准备。两个年轻人出发没多久,就已经提前泡上了陈皮菊花茶。

等他们钓鱼回来,茶水早就晾得冰冰凉了,可以直接用。

要是没用完,还可以再热一热,自己接着喝。

打鱼胶是个很考验力气和耐性的体力活,自然是苏云谷负责。

其他人也终于找到机会喘口气,歇一歇再来做其他的。

不过,对于儿子只会下蛮力的操作,苏圳是真的很看不过眼。

“阿谷,你别打太猛,要轻重适中。还有,力度要匀称,不能时轻时重,这样出来的鱼胶质感才会好。”

他忍了又忍,最后实在是忍不住,索性自己上手打起了鱼青。

鱼滑主要是给他们几个大人吃的,好不好吃都无所谓。

但鱼青可是要给孩子们吃的,出品绝对不能差。

通常来说,甩打个三五十下以后,肉糜就会逐渐起胶。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越来越细腻,黏性越来越强,像浆糊一样。而鱼胶的黏性越强,说明成品吃起来就会越弹牙。

到最后,当鱼胶可以将手跟盘子粘连在一起,就算是合格。接下来,便可以按需做成鱼饼或鱼丸了。

那边苏云谷父子俩打鱼胶打得热火朝天,这边徐雨溪婆媳俩也没闲着,鱼骨、鱼皮和鱼肚都还没处理呢。

鱼骨肯定是不舍得直接丢掉的。

鱼头单独留出来,等下可以清蒸。

其余的骨头则放到油锅里稍微煎一煎,再用干净的纱布袋装起来。

等汤锅里的水煮开后,把鱼骨头跟切块的粉葛、提前浸泡了大半个钟的赤小豆,以及两小块老陈皮一起,呼啦啦全部丢进去,小火慢熬一个半钟。

因为粉葛的淀粉含量多,要注意时不时地搅拌下汤水,免得粘锅。

粉葛赤小豆鲮鱼骨汤,清热下火、祛湿润燥,冬春两季超适合(图源网络)。

“可惜,这居然是最后一根鲜葛了。”

徐雨溪还挺喜欢吃粉葛的。香香的、糯糯的,带着淡淡的甜味,咬起来又有丝丝的口感。

不管是直接清蒸,还是放去煲汤,都很好吃,而且还能饱肚子。

“回来快一个月,天天粉葛、红薯、芋头换着吃,你还没吃腻啊?”

覃玉娇发现,自己这个儿媳妇是真的特别好养活。完全不挑嘴,只要是能入口的都爱吃,就没听说过有哪样是她不喜欢的。

“都是好吃的东西,怎么会嫌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