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立字据

到家的时候,买回来的一堆东西早被收拾妥当。

大姐正在院子里胡鞋底子,古代可没有橡胶底、塑料底,都是布做的。

一层布抹上粘稠的米粥,再贴上一层布,米粥干了就会发硬,这样才有力度,耐磨。当然,农村也没人舍得用大块的新布,都用的破旧、不能穿的衣服,这种布早就破旧的一扯就断,要糊上几层才能用。

家里要换棉衣,姐弟几个的旧棉袄早就拆了,清洗干净,正好用来糊鞋底子。

等布板干透后,按照尺寸剪好,还要用粗线把几层缝在一起,这过程就是纳鞋底子,这一步完成,“千层底”的鞋底便有了。

鞋帮子就是鞋面,鞋面缝到“千层底”上,一双鞋才算成了。鞋面到底是门面,都是用的新布下脚料。

布料难得,做鞋不易,一般只有冬天冷得不行了,才有保暖的鞋子穿。

高雪是个手废的,不过家里这么多鞋子要做,大姐一人肯定忙不过来,小姑还没力气,纳鞋底子不成。摇头叹了口气,也不知道自己扎不扎得动这鞋底子,心疼地看看自己的手指。

匆匆吃过午饭,高敏跟周氏就在屋里准备裁衣了。

高兴、高雪出门多,他俩的肯定要先做出来,高霜年纪小也不能落下。活计多,就靠着双手缝出来,周氏虽然眼花也不得不上手帮忙。

……

再说,王红在家也忙得脚不沾地。

赵进那边已经商量好了怎么做蒸屉,可是锅盖也不能用原来的木盖子了,要不最上面的一层蒸屉就浪费了。

有弧度的锅盖不能用木头的,那就只能找草编制,他们村还没有这样的手艺人。

经过多方打听,才在二十里外找到这样一位能人。

定制的手工活可不便宜,加上笼屉,一共花去五两多银子,让王红想到就一阵阵肉疼。

花都花了,前面又费了这么多心思,不赚回来钱,王红可不罢休。

初九拿到东西,清洗干净晾干,初十一早就发了五斤白面,五斤黑面,下半晌,在高甜、高米的帮助下,到晚上头锅馒头终于蒸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