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出巡柴桑

罗贯中他老人家的《三国演义》,崇刘抑曹,更是把孙权,完全描写成了配角和打酱油的,因此即便熟读三国,人们也还是会对东吴一派势力产生不少误解。

实际上,表面风平浪静,一堂和气的江东局势和君臣关系,远没有那么单纯和谐!否则,又怎么会发生孙韶乘机叛乱的事情呢?这肯定是长期积累的矛盾,突然爆发所致!

同样,孙权与周瑜、张昭等人,实际上是存在分歧和芥蒂的,并不是铁板一块!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否认周瑜对孙氏政权的忠诚度,可实际上两个人相处得并不算融洽!

问题主要是出在孙权的心态上,他长大了,也想独掌大权,原本掌握权力的周瑜和张昭,便由柱国重臣,成了绊脚石。正所谓功高盖主,孙权已经越看周瑜越不顺眼,周瑜呢又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这才导致了他后来的悲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周瑜英年早逝后,周氏一门便彻底销声匿迹了,他的后代再没有人建立功勋,甚至连名字都让人很陌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孙权虽然厚待了他们,却压根就没有给周氏后人任何建功立业的机会,足以可见孙权心里对周瑜其实是早有不满的!

自古以来,权臣大多都是这样的结局,尤其是那些功高震主,进退失据的权臣,死后几乎都遭到了清算,原因无外乎他们活着的时候,权柄过重,君弱臣强,使得君王的心里,早就埋藏下了怨恨的种子,待其死后,生根发芽了!相比较而言,孙权厚待周瑜子嗣,联姻连亲,封官加爵,已经算是很有良心的善举了!

眼下,孙权也是好不容易以“西路为主,必公瑾以镇”的借口,把周瑜赶去柴桑领兵,总算让他离开了权力中心吴郡,搬开了这块绊脚石,可现在,面对曹军威胁,他又不得不仰仗周瑜,甚至大政方略,也得征求他的意见,孙权这心里,别提有多么别扭了!

因此,鲁肃建议召周瑜回吴郡,共商大计,孙权也是极其犹豫!他也是生怕自己弱化周瑜影响力的努力付诸东流,根本不愿意让他重回吴郡!这可怎么办呢?

“公瑾驻柴桑重地,未肯轻离,恐有失也……”孙权手捋红须,思虑良久,显然不打算召周瑜回吴郡!所谓周瑜岗位责任太重,不可擅离职守,完全就是个借口罢了。

鲁肃目睹孙权如此犹豫,便也把他的心思猜了个八九不离十!鲁肃是个老实人,但他同时也是个精明人!也只有真正的精明人,才能像他这样,游走于各派政治势力之间,却能超然事外,游刃有余,八面玲珑。

鲁肃早已知道孙权有忌惮周瑜之心,更明白他派周瑜去西线统兵的背后深意。可鲁肃既是孙权最信任的亲近参谋,同时也是周瑜的好朋友,他夹在两人中间,一直以来,也是苦心孤诣,从中斡旋,试图调和二人之间的矛盾,不使其激化,可谓用心良苦。

就好比这一次,凭鲁肃的才智,他怎么会拿不出应对方案?却故意不说,让孙权与周瑜商议,目的也是为了趁此机会,让早已远离权力中心的好朋友周瑜,重新得到主公孙权的重用与信任,尤其面对如此天下大变之局,除了周瑜,鲁肃还真想不出江东还有谁能替孙权承担起如此重任!

眼见孙权似乎有要拒绝之意,鲁肃也是暗自感叹:这俩人,怎么就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呢,自己费尽心机,就是想让他们能多多接触,趁这一次机会,协力抗敌,增进感情的同时,也能化解彼此心中的芥蒂,否则将帅失和,于战不利啊!

“主公所言甚是,某有一策,不知当讲否……”鲁肃自然不敢拧着孙权来,而是先赞同了他的说法,并提出自己有解决的办法。

“喔?子敬尽可道来!”孙权就是喜欢鲁肃这种恭顺谦和,从不让自己下不来台的表现,态度明显好了不少。

“主公似可亲往柴桑,以巡视为名,召见公瑾,共商御敌之策;亦可就近应变,免吴郡之远,乃误时机也!”鲁肃拱手一礼,道出了他的建议。

“这……”孙权听了鲁肃的说法,更犹豫了!让身为江东之主的自己,主动去柴桑与周瑜商量对策?这也太降低自己的身价了,也太给周瑜面子了吧?这家伙,会不会因此蹬鼻子上脸,而更加骄狂,以后再也不把自己这个主公放在眼里了呢?

其实,孙权此人就是心思太重,又有些自卑,甚至有点受迫害妄想症嫌疑!无论张昭还是周瑜,都是忠心耿耿,绝无二心之人,他却无端猜忌人家,甚至把周瑜给想象得如此不堪!实际上周瑜的为人,绝没有孙权想象的那么夸张,他是有些权重震主,可也是为了忠实执行孙策临终所托,其谦谦儒雅之风,更是从来没有骄狂犯上的劣迹,也不知道孙权这些无端的猜疑,都是从哪来的!

“主公亲往之重,公瑾必感大恩,誓死报效!”鲁肃看出了孙权究竟在犹豫什么,赶紧进一步劝说道。

“嗯……也罢……”这句话,倒是让孙权动了心,而最关键的是,孙权就算再怎么忌惮周瑜,也明白此番面对曹军威胁,非周公瑾不能退敌,江东其他人根本承担不了这样的重任!另外,鲁肃所言,让孙权去柴桑就地督军,临机决断,省去来往吴郡报信的奔波,也确实是个好主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孙权现在的大本营吴郡,就是今天的苏州一带,位于其所控制领地的最东北边,距离荆州千山万水,太过遥远!如今,天下大变的核心区域,正是荆州,这里将掀起一场惊世大战,都是可以预期的。孙权要是还坐在吴郡,遥控指挥,的确容易耽误军机,还不如亲自坐镇距离荆州最近的柴桑,指挥这场战争,更便于临机决断!

另外,若与刘纬或刘备等人谈判结盟,恐怕也需要使者往来几番才能达成共识,孙权在柴桑便能提高沟通效率,争取早日达成抗曹同盟,才是上策!

“子敬所言有理!传令!”孙权考虑再三,终于同意了鲁肃的意见,仿佛开始准备即刻西巡柴桑的事宜了!可是,鲁肃才刚刚松了口气,便又被孙权接下来的命令吃了一惊!

“命!周泰、朱桓、徐盛,速集所部,各引兵一万,随吾西巡柴桑!命庐江孙瑜、广陵吕岱,拢军备战,谨防合肥之敌!命豫章贺齐,整军严加防范!”有黄门应声入室,孙权向他严肃地下达了命令,那黄门接令退走后,却剩鲁肃愣在当场!

有没有搞错!自己是建议孙权以巡视为由去往柴桑,可孙权这是在干嘛?分明已经开始调兵遣将了啊!从全局来看,大战之前,先把兵马钱粮调动起来,倒也没错,可是哪有带着三万大军巡视下属郡县的?这是巡视,还是示威?

让驻守江北的孙瑜和吕岱,严加防范合肥方向曹军,这倒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可让豫章的贺齐也严加防范,那是防范谁呢?要知道,豫章与柴桑之间,只有二百余里路程,水路顺流而下,甚至可以朝发夕至,这不是明显在防范周瑜么!

唉!看来主公,真是太多疑了,对周公瑾的芥蒂也是太深,不然何须如此大费周章?此番柴桑之行,可千万别出什么乱子才好啊!鲁肃的心里,十分不是滋味,可却也只能无奈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