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待华妃的问题上,她跟皇上也达成了共识,那就是跟其他嫔妃一视同仁。
其实皇上只是忌惮年羹尧,并不是怕他,用哄着华妃的方式,也只不过是为了让年羹尧更卖力给他征战而已。
想必年羹尧的妻子也看过那本《熹妃传》了,让皇上觉得他再宠着华妃,就是司马昭之心,面子上实在过不去,也容易起反效果。
而在朝堂上,年羹尧虽然居功自傲,仗着权势作威作福,但还真没有颠覆皇权的想法。
但最近府里好像流行一种风尚,就是劝年羹尧忠君爱国,低调行事。
他父亲先是啥也不说,把他叫到书房里抽了一顿。
在他养伤的时候,派小厮在他耳边轮流诵读皇上的名言“凡人臣者,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
还反复提醒他“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他的妻子每天翻来覆去夜不能寐,杞人忧天,害怕他跟书里的贵妃一家一样,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妹妹给他的信里,也没有往日的自信,好像在旁敲侧击试探着什么。
年羹尧虽然嘴上不说,但一直被身边人提醒,心里也直犯嘀咕。
皇上将来真的会对他动手吗?
就在这时,皇上的骚操作又来了,他降下圣旨,因为华妃膝下无子,宫中寂寞,为了让华妃开心,他让年家把年羹尧的几个未成年的子侄,都送进宫里,做三阿哥伴读。
年遐龄知道这是皇上对京中盛传的流言,所做出的应对,欣然把几个孙子送进了宫。
于是,三阿哥就开始了每天领着一群小萝卜头上课,但每天被一群小萝卜头碾压的苦逼生活。
年羹尧去平叛的时候,则是开始在战场上优柔寡断、频频出错,常常需要身边有人提醒,才能及时回避或纠正错误。
他再也不是以前那个胸有丘壑、智计百出的年羹尧了。
皇上心知肚明他在藏拙,经常下旨斥责他。但年羹尧在奏折里痛哭流涕,说他眼睛和心脏都不好,统军压力大,晚上睡不着觉,经常忘事,希望皇上能够多担待。
皇上除了派几个嘴皮子利索的,故意以监军的名义,去西藏写诗讽刺他、骂他,其余也拿他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