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淮阴侯列传

蒯通开始放大招了:“想当年天下大乱,英雄豪杰纷纷揭竿而起,那时候人们只想着推翻暴秦。如今楚汉相争,搞得天下苍生苦不堪言,死伤无数。汉王刘邦虽然拥有数十万大军,但困在巩、雒之地,无法寸进。楚军虽然威震天下,但也被困在京、索之间,动弹不得。这局势啊,非得有天下间的贤圣之人才能平息。而现在,这决定天下命运的重任,可就落在您韩信的肩上了。您要是帮汉王,汉王就赢;您要是帮楚王,楚王就赢。我这可是掏心窝子的话,就怕您听不进去啊!”

韩信一听这话,心里开始犯嘀咕了:“这蒯通说得有道理啊,我韩信要是真的能三分天下,那岂不是牛逼大发了?”但他还是忍住了冲动,说:“汉王对我恩重如山,我怎么能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叛他呢?”

蒯通一看韩信这态度,知道不拿出点狠招是不行了,于是说:“您以为您对汉王忠心耿耿,就能万世流芳吗?您看看那常山王和成安君,他们当初可是好得跟亲兄弟一样,结果呢?还不是因为利益反目成仇。还有大夫种和范蠡,他们帮越王勾践灭了吴国,结果呢?还不是落得个身死的下场。您想想看,您现在手握重兵,威震天下,要是归顺楚国,楚人不信任您;要是归顺汉国,汉人又害怕您。您这处境啊,可是比他们还要危险呢!”

韩信被蒯通这么一说,心里也开始犯嘀咕了。但他还是强装镇定地说:“好了好了,先生您就别说了,我会好好考虑的。”心里却开始盘算着蒯通的话了。

过了几天,蒯通这哥们又跑来找韩信,一脸严肃地说:“哎,哥们,听人劝吃饱饭,计谋这玩意儿可是关键中的关键。听错了计策,还能长久安稳的,那可真是少之又少。一旦你听了一两句不靠谱的建议,那你的未来可就难说了;同样,如果计策没抓住要害,那你就别想用言语来圆场了。这就像跟个仆人干点杂活,就可能错失掌握大权的机会;满足于那点微薄的薪水,就可能错过成为卿相的机会。所以啊,聪明人得果断决策,犹豫不决那可是大忌。就算你能看清形势,但就是不敢行动,那也得完蛋。这就好比那猛虎犹豫不前,还不如小蜂小虿的一蛰来得狠;千里马磨磨唧唧,还不如老马走得稳当;孟贲这种大力士瞻前顾后,还不如普通人坚定直行。你说是吧,就算你有舜禹那样的智慧,但光说不练,那还不如聋哑人比划两下呢。所以啊,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韩信这哥们儿听完,心里其实有点动摇,但他还是觉得自己功劳大,汉王不会把他怎么样,于是又婉拒了蒯通。蒯通一看,嘿,这哥们儿不听劝啊,算了,我还是装疯卖傻去吧,省得以后被牵连。

后来啊,汉王刘邦被困在固陵,用了张良的计策,召来了韩信,一起合力在垓下打败了项羽。项羽一败涂地,高祖刘邦趁机夺了韩信的兵权。汉五年正月,把韩信从齐王降为楚王,让他去下邳当老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韩信一到封地,就召来了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赏了她千金。然后又去见了那个南昌亭长,只给了百钱,还说:“你这人啊,就是个小人,做好事也不做到底。”他还把当年让他从胯下钻过去的那个少年找来,提拔他做了楚国的中尉,跟大家说:“这哥们儿是条汉子!想当年他羞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了他?但杀了他也没用,所以我就忍了,没想到今天还能用到他。”

项羽手下的一个叫锺离眛的将领,家在伊庐,跟韩信关系不错。项羽死后,锺离眛就投奔了韩信。刘邦对锺离眛恨之入骨,听说他在楚国,就下令让楚国抓他。韩信刚回到封地,就忙着巡视各县,调动兵马。汉六年,有人上书告发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的计策,说要巡游云梦泽,其实是想偷袭韩信。韩信不知道这事儿,还准备发兵反抗,但又觉得自己没罪,想去见刘邦,又怕被抓。有人给韩信出主意:“你把锺离眛杀了,带着他的头去见刘邦,刘邦肯定会高兴,你就没事了。”韩信就去找锺离眛商量这事儿。锺离眛说:“刘邦之所以没攻打楚国,就是因为我在你这里。你要是想拿我去讨好刘邦,那我现在就自杀,你韩信也活不了多久了!”说完就自杀了。韩信拿着锺离眛的头去见刘邦,结果被刘邦的武士绑了起来,放在后面的车上。韩信叹了口气:“看来真的是‘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啊。天下已经太平了,我这只良狗也该下锅了!”刘邦说:“有人告你谋反。”于是就把韩信给抓了起来。到了雒阳,刘邦赦免了韩信的罪,但把他降为了淮阴侯。

韩信知道刘邦忌惮他的能力,就常常装病不去上朝。他心里那叫一个憋屈啊,觉得跟周勃、灌婴这些人并列为将,简直是掉价。有一次他路过樊哙家,樊哙跪拜迎接,还自称臣下,说:“大王光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啊!”韩信出门后,却冷笑一声:“我这辈子居然跟樊哙这种人为伍!”刘邦常常跟韩信聊起各位将领的才能,大家都各有千秋。刘邦问韩信:“你觉得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您啊,带兵最多十万。”刘邦又问:“那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得意地说:“我嘛,当然是多多益善了!”刘邦听了哈哈大笑:“你带兵多多益善,那为什么还被我给抓了呢?”韩信赶紧说:“陛下您虽然不擅长带兵,但擅长带将领啊,这就是我能被您抓住的原因。而且陛下您的才能是天生的,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韩信这哥们儿,被拜为钜鹿守的陈豨来辞行,他一把拉住陈豨的手,避开左右,两人在庭院里漫步,韩信抬头望着天空,长叹一声:“老弟啊,我有话想跟你说,你能保密吗?”陈豨一脸忠诚:“将军请讲,我必定守口如瓶。”韩信深沉地说:“你那儿,可是天下精兵汇集之地啊,而你又是陛下眼前的红人。有人告你谋反,陛下第一次肯定不信;第二次,陛下就会开始怀疑了;第三次,陛下一定会大怒,亲自带兵来讨伐你。到时候,我就从内部发动,咱们一起搞点大事情,这天下,还不是咱们说了算?”陈豨一听,心想韩信这哥们儿果然名不虚传,于是郑重地说:“一切听从将军安排!”

果不其然,汉十年,陈豨真的反了。刘邦亲自带兵出征,韩信却装病不去。他暗中派人给陈豨通风报信:“老弟啊,你赶紧动手,我这边会全力支持你。”韩信甚至打算跟家臣一起,伪造诏书赦免囚犯和奴隶,打算用这些人来袭击吕后和太子。计划都安排得差不多了,就等陈豨那边的消息了。

可就在这时,韩信家里有个舍人因为得罪了韩信,被韩信囚禁起来,打算杀掉。这舍人的弟弟一看情况不妙,赶紧跑去向吕后告发韩信谋反的事情。吕后一听,这还了得?但她也知道,如果直接召韩信进宫,韩信的党羽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于是,她跟萧相国商量了一个计策,派人假扮使者,从刘邦那边来报信,说陈豨已经被抓住了,列侯群臣都来祝贺。萧相国还特意去骗韩信:“韩将军啊,就算您病了,也得勉强进宫来祝贺一下啊。”韩信一听,不疑有他,就进宫了。结果一进门,就被吕后派来的武士给绑了,然后在长乐宫的锺室里给斩了。韩信临死前还大喊:“我后悔啊,当初没用蒯通的计策,现在居然被一群娘们给算计了,这真是天意啊!”于是,韩信一家三族都被灭了。

刘邦打完仗回来,听说韩信死了,既高兴又惋惜,问吕后:“韩信死前说了什么?”吕后说:“他说后悔没用蒯通的计策。”刘邦一听:“蒯通?那不是齐国的辩士吗?”于是下令捉拿蒯通。蒯通被抓来后,刘邦问他:“你是不是教韩信谋反的?”蒯通坦然承认:“是啊,我确实是教他了。可惜那小子没听我的建议,结果落得如此下场。如果他当初听了我的计策,陛下您哪能灭他三族呢?”刘邦一听就火了:“来人,把他煮了!”蒯通却大喊冤枉:“哎呀,冤枉啊!我冤死了!”刘邦问:“你教韩信谋反,还有什么好冤的?”蒯通辩解说:“那时候秦朝法度败坏,天下大乱,英雄豪杰纷纷崛起。我就像那只追着尧帝狂吠的狗,尧帝那么仁德,狗还是冲他叫,因为狗的主人不是尧帝啊。那时候我只知道韩信,不知道陛下您。而且天下想为陛下效力的英雄豪杰多得是,只是没那个能力罢了。您总不能把他们都煮了吧?”刘邦一听,觉得也有道理,就放了蒯通。

太史公说:我到了淮阴,当地人跟我说起韩信的事。他们说韩信虽然出身平民,但志向非凡。他母亲去世时,家里穷得连葬身之地都没有,但他还是找了一块高敞的地方安葬母亲,说以后这里能住下万户人家。我亲自去看了他母亲的坟墓,果然如此。如果韩信当初能学会谦虚忍让,不居功自傲,不自恃其能,那他对汉朝的贡献,完全可以跟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相提并论,他的后代也能享受祭祀供奉。可惜他没这么做,等到天下统一后,却图谋叛乱,结果落得灭族的下场,这也是他自找的苦头啊!

君臣之间要同心同德,这可是自古以来的难题。韩信虽然被萧相国极力推荐,拜为大将,但他最终却因为自己的野心和短视而身败名裂。真是可惜了这一身才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