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隽在桌案上笔若游龙,然后把写好的书信,命人张贴在城内各处。
同时,送往幽州各郡。
文书出。
百姓争先观看,奈何目不识丁,不解刘隽之意,有识字之人,站出来,为众人解惑。
“侯爷的意思,是想要更多的人才,来治理州郡,为百姓造福,为此侯爷愿意散千金,以求一善于农耕的人才啊。”
百姓大惊,千金求一个知道种地的官?
百姓不解其意,但是都知道,刘隽是为了幽州可以有更多的粮食,但是千金未免太多了。
“我们幽州,有侯爷在此为我们牟利,已经是我们的福分了。”
“侯爷如今让我幽州不用饱受战乱之苦。”
“如今幽州人口倍增,粮食勉强够用,我等本已知足,不想侯爷不止如此,想要我们更好的生活啊。”
“生逢乱世,只有侯爷,真心把我等平民当做人来看待啊。”
百姓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叙说着。
不止涿县一地如此,幽州境内各郡县皆是如此,可见刘隽深得民心。
塞北草原上,阎柔和田豫也收到了刘隽的书信。
信中,刘隽安排二人,在草原上寻找经验丰富的牧民,负责传授经验,大量在草原上放牧,囤积牛羊。
二人对此就不敢怠慢,坚定不移的执行刘隽的指令。
刘隽招收农业人才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幽州,甚至传到了其余诸侯那里。
各诸侯对此嗤之以鼻,唯有曹操等少数几人,眼神一亮,认为刘隽此举颇为利民。
但是由于财力物力有限,没有办法付出更多精力在农业方面。
其余州郡不似幽州安稳,所顾虑的地方太多,而且诸侯并未如同刘隽一般,心系百姓。
各种粮草充足,谁人会管百姓死活。
但也正是因此,才凸显出来刘隽的爱民仁德之心。
故而,百姓无不向往刘隽为之一地之主。
而随着刘隽仁名传播开来,那一纸千金求才的文书,也被众人传阅。
幽州苦难之地,百姓久受疾苦。
我自到任以来,兢兢业业,偶有政绩。
使得百姓颇有余粮,不至流落他乡。
后平鲜卑乌桓,收北方千里草原。
自此幽州各地,不再久经战火。
尔至今日,地寡人多,百姓勉强糊口。
然而饥寒交迫,远走他乡者,甚多。
我心悲伤,欲求大才专心农业。
以千金求一人,可使幽州百姓富足。
不再饥寒交迫,易子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