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龙入大海

夷陵之战后,刘备率领残部一路败退至白帝城。此时的他身心俱疲,深知自己大限将至,于是开始着手安排后事。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将蜀汉的未来托付给两位重臣——孔明和李严。

刘备的构想十分明确:由孔明主管政务,凭借其卓越的智慧和治国才能,确保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而李严则负责统领军事,以其出色的军事素养守护蜀汉的疆土安全。然而,刘备万万没有想到,最终改变这一遗嘱的人竟是他的继承人——如今已登上皇位的汉皇刘禅。

或许是因为自幼便与孔明、赵云关系密切,刘禅即位之后,对孔明表现出了极度的尊崇之情。这种尊崇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首先,刘禅下令为孔明设立丞相府,使其拥有独立处理政务的权力和场所。紧接着,又任命孔明兼任益州牧一职。要知道,当时大汉的领土实际上仅剩下益州这片狭小之地,让孔明出任益州牧,无疑大大增强了他对于全国范围内事务的管理权限。不仅如此,刘禅还册封孔明为武乡县侯,并尊称其为“相父”。这样崇高的待遇和礼遇,即便是周武王对待姜子牙恐怕也不过如此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在此时此刻,孔明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终于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出属于他自己的耀眼光芒。他就像那蛟龙入水一般,自由自在地畅游于天地之间,尽情施展着自身卓越的才华与智慧。然而,与此同时,大汉却深陷重重危机之中,仿佛一艘在狂风巨浪中摇摇欲坠的巨轮。

连续几场重大战役的失败,给大汉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不仅国家实力急速衰退,就连兵力也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昔日英勇善战的将士们纷纷倒下,曾经威震天下的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一代名将皆已与世长辞,如今能够担当重任的将领只剩下赵云、魏延等寥寥数人而已。而在智谋之士方面,除了孔明这位绝世奇才之外,似乎再也难以寻觅到其他足以力挽狂澜之人。

在外交关系上,大汉与曹魏可谓是水火不容,双方之间的仇恨已经深入骨髓,彼此都视对方为死敌。尽管大汉与东吴暂时恢复了联盟之谊,但由于大汉新君刚刚即位,根基未稳,这种同盟关系究竟能否长久维系下去,实在令人心生疑虑。

更为糟糕的是,大汉内部也是矛盾丛生。没过多久,南方的三个郡竟然相继起兵反叛,一时间整个国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面对如此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的艰难局面,即便是足智多谋如孔明者,恐怕也要绞尽脑汁、殚精竭虑才能想出应对之策吧!

然而,事实确凿无疑地表明,刘备临终前将蜀汉政权托付给孔明这一决策堪称英明之举。而刘禅对孔明毫无保留、全力以赴的支持,同样也展现出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若非如此,仅凭年仅十七岁的刘禅,又怎能扛起当时已然摇摇欲坠、支离破碎的大汉江山呢?

不得不说,孔明实乃世间少有的奇才!他首先派遣邓芝出使东吴,通过巧妙周旋与不懈努力,成功地与我方重新缔结盟约。如此一来,益州以东便再无来自外部的军事压力与威胁,蜀汉得以获得一段相对安宁的发展时期。

此后,孔明采取闭关自守之策,将主要精力集中于增强国家实力之上。他精心治理内政,大力推行一系列有利于农业生产、经济繁荣以及社会稳定的政策措施。经过长达两年有余的苦心经营与默默积累,蜀汉国力逐渐恢复并有所增强。

紧接着,孔明果断亲率大军出征,迅速平定了长期困扰蜀汉南部地区的叛乱势力。这场平叛之战,前后仅耗时短短半年,但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充分彰显出孔明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及蜀军强大的战斗力。

待局势稍稳之后,孔明让军民休养生息,进一步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终于,在建兴六年那个关键节点,孔明看准时机,毅然决然地举全国之力挥师北伐中原。令人惊叹不已的是,此次北伐行动竟取得巨大成功——汉军顺利收复长安,并以此为据点逐步向外拓展疆土。至此,曾经濒临绝境的大汉王朝,终于迎来曙光,踏上艰难但充满希望的复兴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