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诸葛兄弟

诸葛瑾轻抿一口香茗,稍作停顿后接着说道:“从一十七岁直至二十有七岁,吾之二弟诸葛亮于隆中整整隐居了十年之久。想来这十年光阴必是其一生中最为愉悦惬意之时段。每日里,他主要是以耕田读书为乐事,悠然自得,好不自在。然而彼时之我呢,早已投身于陛下的宏图霸业之中,殚精竭虑,日夜操劳不息。

而且,二弟读书学习的方式与常人迥异。先说这第一点吧,那便是其所涉猎的知识范畴极为广泛。寻常人大多专注于儒学一门,可他呢,不仅对儒家经典研习颇深,就连法家、墨家、道家、兵家以及阴阳家等诸子百家的学说也均有涉及,且都有所钻研。这般博采众长,着实令人钦佩不已。

再谈其二,他读书的风格更是别具一格。就拿我来说吧,每次读书时,总期望将文章中的每个细节、每处含义都弄得明明白白,非得把整篇文章彻彻底底地理解透彻不可。然而,二弟却截然不同,他只求知晓文章的大致主旨即可,对于每一章节、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的精确释义并不刻意去深究。关于这种读书之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于我而言,对此实难苟同。

最后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在勤奋好学之余,还热衷于四处游历求学。古往今来,常有人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话固然不假,但其中也有个先决条件,那便是得拥有充裕的时间才行。像为父自从出仕江东以来,整日忙于公务,哪还有闲暇功夫出去走走看看呢?可你二叔父就不一样了,他恰恰有着这样的闲情逸致和充足时光,能够随心所欲地踏上旅途,增广见闻。正因如此,他的才华得以在不断的历练中愈发彰显,远超常人呐!

此时,一旁的诸葛恪面露疑惑之色,忍不住开口问道:“父亲所言皆是,只是儿子不解,二叔父竟待到二十七岁方始出山辅助刘备,此等时机着实显得有些迟滞了些。不知他缘何不曾早些步入仕途呢?”

诸葛瑾微微一笑,缓声道:“此正彰显出吾之二弟乃睿智贤明通达之士也。恪儿,方才为父曾提及汝之二叔父当年将自身比作哪两位古人?”

诸葛恪略加思索,旋即答道:“乃是管仲与乐毅。”

“正是如此!”诸葛瑾颔首肯定,而后进一步阐释道:“管仲者,春秋时期之名相也;乐毅者,则为战国时期之名将耳。此二者皆为盖世之英杰人物,且均成功地辅佐各自之主公建立了非凡之功业。然反而言之,若无齐桓公之独具慧眼识得管仲之才,以及燕昭王之知人善任委以乐毅重任,恐怕此二人亦难以充分展露其绝世之雄才大略,汝意下如何?”

未等诸葛恪回应,诸葛瑾接着说道:“当初你二叔父决定投身仕途之际,尽管天下依旧处于诸侯各自为政、相互割据的局面,但实际上依着他心中的志向和抱负,可以供其挑选的主公人选着实寥寥无几。”

诸葛恪面露疑惑之色,追问道:“孩儿不太懂,像刘表、刘璋这类实力较弱的主公,二叔父不选他们倒还说得过去。可是像曹操以及当今陛下这般拥有雄才大略之人,为何二叔父也不将他们纳入考虑范围呢?”

诸葛瑾微微一笑,耐心地解释道:“正因如此,方能显出咱们父子见识浅陋,而你二叔父却独具慧眼、高明过人啊!

且想一想,彼时曹操早已掌控汉献帝,凭借天子之名号令诸侯。其帐下谋士众多,犹如繁星闪烁,其中单单一个荀彧所占据的地位便难以动摇。你二叔父志存高远,一心想要成为如同管仲那般名垂青史的贤臣良相,试问在曹操那里怎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