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三朝元老

倭仁也是道光皇帝时期的进士,历经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当时也年过六旬,也算是老臣了。关键倭仁是晚清的理学派代表人物,连曾国藩、吴廷栋都视他为师。曾国藩在做人品格上,讲究的克己复礼,很大程度上来便来自倭仁的影响。在理学这一块上,曾国藩也很钦佩倭仁的造诣,在北京做官时,一度视倭仁为老师。

倭仁正在府里,观看《王阳明文集》,对他来说,现在大学士、工部尚书,年过六旬,当官算是当到头了。倭仁算是个另类,一向崇尚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的他看来,当官只是副业,而研究理学和心学,才是自己一生的事业。当官只是为了生活有更好的保障,能够接触到更高层的人物,也让自己有个更体面的身份。

有了这高官的身份,再加上理学家的身份,自己才不会被高层那残酷的斗争迷失双眼,才不会在权力斗争中丧失方向。因为前人通过研究自己内心,通过心学,已经让自己明白了,人一生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是什么。

当周祖培他们七人上门来访时,已是戌时(19点),天已经黑了。倭仁已早早吃完饭,开始做功课,研究起理学和心学来。在他看来,不管刮风下雨,还是春夏秋冬,必须坚持,功课一日没有完成,次日必须完成。这是作为一名理学家,最起码的要求。

由于提前没有预约,七名大臣突然来访,让倭仁觉得有些不爽,但是又些吃惊。这七名大臣都知道这个时间点,自己肯定是在家中做功课,研究心学。这个时候七个人一起来,一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

倭仁让管家,将七名大臣请进了自己的书房。刚一落座,倭仁还没有来得及寒暄,瑞常就道,“倭大人,大事不妙啊!”

瑞常现任内务府总管大臣,可是说是清廷的大管家,他出言一向谨慎,听到瑞常这么说,倭仁心里一沉,道,“瑞大人不必着急,慢慢说来。”

瑞常将西太后慈禧召见他们的事情讲了一遍,说是要他们联名写折子,参劾奕。

“参劾恭亲王?”倭仁哪怕是自诩为理学大师,讲究心平气和,“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听到这时,也不由惊得出了些冷汗。

“是啊,怎么办啊?”瑞常着急地问。

倭仁看了一眼,正襟危坐的周祖培。周祖培在里面资历最深,道,“周大人,有何高见呢?”

“我看了折子,折子上蔡寿祺说的话,都是些捕风捉影的事情,并没有真实的证据。”周祖培道,“兹事体大,我建议明日找来到蔡寿祺对质,然后得出结论后,再向太后汇报。”

“对,周大人讲的我也同意。”倭仁道,“太后毕竟还年轻,也没有治国这方面多少经验。大概是受到有些投机分子的挑拨离间,恭亲王产生了比较好深的误会。咱们只要调查清楚的,消除了误会,就算是尽到了我们臣子的职责了。”

第二天,倭仁、周祖培、朱凤标、吴廷栋不敢迟疑,立即在内阁召集蔡寿祺对质。蔡寿祺这个投机分子,政治经验还是差得太远了,看到这么多朝廷重臣坐在自己的对面,面若寒霜,如同审视长毛洪秀全的目光,死死地盯着自己,恨不得将自己吃下去那样。顿时心就凉了大半。

但是没有办法啊,他还是得硬着头皮上。

“下官蔡寿祺,参见各位大人!”蔡寿祺强打精神,给在座的鞠躬。

“蔡寿祺 ,你好大的胆子,胆敢凭空捏造证据,参劾恭亲王。”倭仁一拍桌子道,“你知道不知道,你污蔑王爷,捏造罪证,这可是死罪。”

蔡寿祺虽然也见识过许多腥风血雨的宫廷斗争,但毕竟没有作为当事人,亲身经历过。面对倭仁这么一声大喊,蔡寿祺立即脸都吓白了,人都矮了半截。这个时候,能够支持他精神的,只有西太后的对奕的不满的各种讲话,他现在没有退路了,唯有困兽犹斗。

于是他咬咬牙齿,道,“各位大人,无风不起浪。虽然下官没有证据,但是种种迹象已经表明,恭亲王确实有下官所说的各类罪行。”

“大胆!”瑞常喝道,“这种种迹象,怕是你自己做梦,自己想象出来的吧!”

“下官纵有千万个胆子,也不敢想象这些事情 。”蔡寿祺道。

“蔡寿祺,你这么做是什么目的?”倭仁道。

“下官没有什么目的。”蔡寿祺继续狡辩道,“我只是为了国家,尽我一个臣子的职责而已。”

“胡说八道。”周祖培也骂道,他想到昨晚在慈禧那里受了一通气,心道:都是这个人搞出来的。从来都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八人调查小组,对蔡寿祺调查完毕之后,得出结论,没有真凭实据,完全属于蔡寿祺凭空想象和捏造,建议对蔡寿祺严厉处罚,以杜绝这种对朝廷重臣捕风捉影、造谣生非的行为。随后,以倭仁为首,周祖培、瑞常等8人,先后在这份《调查报告》上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