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经过大半年的扫盲推广,黑牛城里的百姓识字率很高。每家每户都有至少一个能简单看懂白话文书的人。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黑牛城几乎所有的告示、通知、福利、政策、制度等等,都是刊登在黑牛城日报上的。几个大的坊市街口虽然也有大的告示张贴,可有些东西更新很快,户外的告示也只刊登最新的,不方便查找以前的内容。
所以,订阅报纸就成了一种了解黑牛城政策制度的最好方法。
自从黑牛城日报上的信息越来越多越印越厚,涉及方方面面的报道也逐渐增长,报社变成了有几十号人的一个机构,除了受后勤部检查以外,可以自主经营。
原本,推出了故事和广告信息版面的报纸已经实现了一点盈利,虽然不多,但确实足够印刷成本和人员开支了。
报纸的概念推广开来以后,免费发放的报纸还是被白守良建议更改为按份出售,一份两个铜板,这些就是售卖人员的薪水。
将一些老弱群体发展起来,分固定和游走卖报送报,终究是养活了一部分人。
这些弱势群体,原本就是家里的负担,能不花多少功夫和力气,自己挣一份薪水,活的更为体面,更带动了家庭和谐和认同感。
然后,有点实力的家庭自己经常买一份看看最新消息,没什么实力或者识字不多的人,也经常去茶社、码头、社区小集市等等地方,听听别人看报纸得来的消息。
报纸更新快,内容多,常常一份报纸讲上两三天都能有人关注,读报和讲报成了茶社、码头的固定节目,用来聚集人气打造口碑有很好的效果。
这回,通过报纸,无论知道不知道短发事件的人都听说了来龙去脉,有点文化有点想法的人更是对投稿产生了兴趣。
这个不需要写离奇故事那样需要文采水平,只需要讲清楚道理和理由就能被采用。不说稿费什么的,光是自己的文章和名字能登上报纸变成规整的小方块字,让黑牛城七八万人甚至更多的人看到,这名声效应就让人垂涎不已。
黑牛城之外,南边的雁石镇、安丰军城、淮南市,北边的凤城等地,都开始就行看黑牛城日报了。
用他们的话说,闲着也是闲着,看看你们说些什么也是好的。
就算是做生意的商家,在日报上登个广告,也有不错的效果,打探问询成交的几率就高了很多。
更何况是写字收钱的文章,那更是一种相当于一座城市的管理者的认可,能把自己的声音和想法影响几万人,说出去也是一种面子。
大讨论正式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