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章 朱高炽想通了,林则徐再出山,关键人物出现

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听出来,这对联的背后必然是暗指某人。

而且这个人一定是和道光皇帝足够亲近之人!

杜受田不再卖关子,表情凝重地开口:

“此人就是穆彰阿!”

早在鸦片战争时期,穆彰阿就已经是军机大臣,道光皇帝身边的红人。

鸦片战争过后,道光皇帝一方面心灰意冷,另外一方面也的确年事已高,许多朝堂大事基本上都按照穆彰阿的意见去做。

穆彰阿也由此获得了极大权力,直逼当年乾隆朝的和珅。

穆彰阿这个人吧,说实话也不是和珅那种大贪官。

在大清中期贪污腐败几乎公开化、制度化的情况下,穆彰阿的贪腐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平均水平。

穆彰阿还喜欢当伯乐,对提拔新人非常热衷,也并不在意满汉之分,曾国藩就是一个例子。

但穆彰阿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和稀泥,不做事。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穆彰阿的人生信条。

不做事,就意味着不犯错。

不犯错,就意味着能长久保持权力。

任何天大的事情,到了穆彰阿嘴里,再转告给道光皇帝,立马就变成小事。

《南京条约》?小事。

其他各种不平等条约?小事。

所以在道光皇帝的最后几年时间里,明明大清王朝各地起义不断,许多百姓被不平等条约带来的倾销搞得流离失所,大清国库收入因此入不敷出……

但穆彰阿一张嘴,就是“大清列祖列宗洪福,大清如今四海升平,无甚大事。”

鸦片战争之后这些年,正是大清急需知耻而后勇,想办法迎头赶上的最好时机。

但穆彰阿作为最能影响道光皇帝的军机大臣,他却只顾着糊弄敷衍,天天喊着没事。

最终的结果就是,鸦片战争过去了八年时间,大清啥也没干!

军备没提升,经济没发展,要啥没啥,问题反而越来越多。

大清的有识之士,哪个不恨透了穆彰阿?

当然,本质上来说,穆彰阿是在给道光皇帝背锅。

若道光皇帝是个正经的明君,穆彰阿这种人能在朝堂上有生存之地?

但大家毕竟可都还要在大清朝混的,总不可能对咸丰皇帝说他老爹道光皇帝的不是吧?

穆彰阿就算是真的背锅了,那也不冤!

咸丰沉吟片刻,缓缓点头。

“是这个道理。”

“穆彰阿此人,不,他和他的党羽们,必须全部拿下!”

【咸丰皇帝并非毫无政治手腕之人,他先用几个月的时间基本稳住了皇权,随后才开始剪除穆彰阿的党羽。】

【当年七月份,穆彰阿的得力盟友,吏部尚书文庆等一批官员被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