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爆发了内部叛乱,蒙古派成为正统。
直到金幕出现,忽必烈下定决心重新转向汉化,汉人臣子才又一次得势。
忽必烈感慨道:
“若是大元之中能出现一些像海瑞一样忠心耿耿,直言进谏的官员,朕又何须迟疑这么多年呢?”
言语中,带着深深的惋惜。
刘秉忠安静地听着,没有开口说话。
又过片刻,忽必烈收拾好心情,重新将话题回正:
“刘卿家,你觉得张居正的改革能成功吗?”
刘秉忠沉吟片刻,道:
“应该能成功。”
忽必烈笑道:
“为何?因为太后和司礼监的支持?”
刘秉忠正色道:
“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并不在于皇权。”
“纵观华夏历史,哪一次改革不是出自于皇权的推动?”
“改革的关键,在于地方上的官吏是否听话,是否愿意花大力气把朝廷的改革政策落实到实处。”
“范仲淹和王安石的失败,就是因为他们以为有了皇帝的支持便万事大吉,结果地方官吏对颁布的政策阳奉阴违,甚至利用改革来损公肥私,这种改革焉能不失败?”
“而张居正并非一上来就改革,反而是以考成法来控制下面的官吏。”
“在考成法的实施过程中,张居正就能非常容易地鉴别、拉拢和掌握一批跟他志同道合的能吏,并将这些人都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等大部分能吏都就位了,再步步推动,逐项改革,即便还有困难险阻,但改革的成功想来问题不大。”
忽必烈一拍大腿,笑道:
“刘卿之言,深得朕心!”
大明世界。
朱元璋眉头扬起。
“这个海瑞,还是挺不错的嘛。”
“若是朕用他来当都御史,那可就省事多了。”
在场大明群臣闻言,脸色都变了。
华夏五千年,在哪个皇帝手下当官最危险?
朱元璋排第一是毫无悬念的。
丞相杀了两个,杀到后面直接把丞相废了。
洪武四大案,前前后后被朱元璋弄死的官吏总数超过十万。
这可是官吏,不是普通老百姓!
平日没啥事干,动不动朱元璋还来个剥皮实草。
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朱棣,听完朱元璋这句话,心中都有点发虚。
就一个父皇便已经这般吓人了,再来个海瑞,那还了得?
怕不是直接把大明官场给屠戮一空?
朱棣干咳一声,正色道:
“父皇,海瑞说话可是很难听的,您的性格怕是受不住。”
朱元璋呵呵冷笑一声,瞥了朱棣一眼。
“朕从小是个泥腿子,还当过乞丐,什么样的难听话没听过?”
“你小子是怕海瑞真来到咱们这个世界,你会被喷得很惨吧?”
朱棣脸上的表情顿时僵硬。
正所谓知子莫若父,朱元璋这番话还真是说中了。
朱棣性格直爽,人所共知。
但直爽归直爽,破防也是真容易破防。
要是海瑞过来把朱棣一通猛喷,朱棣当太子的时候可能还好,一旦是坐在皇位上的朱棣,分分钟就得诛海瑞三族,九族,甚至十族!
朱元璋吐槽了一下朱棣,看向金幕的表情却变得柔和不少,缓缓道:
“能想到用海瑞,又能刻苦读书,朱翊钧这个孩子的本性应该是不差的。”
朱棣一听就不同意了,道:
“父皇,朱翊钧可是盘点败家子继承人视频里的主角!”
都上历朝历代金幕了,您还给这臭小子说话呢?
当初也没见您对朱祁镇这么宽容啊。
说起来朱祁镇毕竟是朱棣的曾孙,和朱翊钧这个八世孙相比,朱棣肯定是更喜欢朱祁镇一点。
朱元璋瞪了一眼朱棣,冷笑道:
“你娘亲和你大哥当年难道就不督促你们刻苦读书了?”
“你朱老四书读得怎么样,自己心里没数?”
朱棣表情讪讪,哑口无言。
朱棣小的时候朱元璋正是创业期,不是忙着干陈友谅张士诚就是忙着北伐蒙元,压根没空管朱棣这些儿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先是马皇后,接着是长子朱标,才是督导朱棣在内各皇子学业的负责人。
平心而论,马皇后和朱标其实都挺严格的。
但怎么说呢……
朱棣觉得,书这种东西,看看就行。
男人嘛,还是得沙场争锋,平定天下!
有这种心态,朱棣的学习态度也就不必多言。
朱元璋几乎是点着朱棣的脑门在数落。
“但凡你能像朱翊钧这么用功,朕早就把太子的位置给你了,还轮得到允炆?”
朱棣越发尴尬,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心里多多少少有点不服。
朱允炆是读书挺用功的,有啥用?
盘点视频里还不是被俺用靖难之役干翻了嘛。
瞄了一眼朱元璋的脸色,朱棣机智地选择将这些心里话藏在心里,不说出来。
朱元璋见朱棣识趣,哼了一声,将目光重新转向金幕,心中也有几分疑惑。
朱翊钧这孩子,看着就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