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一个个道貌岸然,为国分忧。
背地里都是小心思。
曹操曾提出“华夏民族论”,巴郡賨民正好属于可以拉拢的目标。
賨民融入大汉几百年了,一直以来都为大汉服兵役。
袁隗认为曹操擅“空谈”,因而准备了一些实事让曹操去做。
曹操气定神闲,没有一点惊惧的表现。
朝廷真让他去,他也没有理由推辞,正好为家族开辟商道。
蜀茶、滇茶,还有最着名的蜀锦,都是绝佳的生意。
曹操是司隶校尉,真要执掌一些兵权,地位和“州牧”相差无几了。
他现在也需要一些战绩,巩固自己的名望,招揽贤士。
像是桥玄、卢植,都平定过地方叛乱,他们升职跟坐火箭一样。
只可惜刘宏不会让这样的事发生,益州刺史郤俭、尚书梁鹄都经不起磨难。
曹操是鸿都门学最能打的,扛起了士族施加的压力。
刘宏怎么可能轻易让曹操离京?
他扶持鸿都门学,不正是为了凝聚一股力量,和士族打擂台吗?
曹操要是和士族走得太近,反而不利于刘宏的布局。
现在司空袁逢“举荐”曹操,刘宏是非常乐意看到的。
“卢尚书身体不佳,朕不放心他奔走地方。至于朱爱卿,刚刚平定交州的叛乱,需要休息一段时间。”
“朕准备安排皇甫爱卿到北地任郡守,监视羌氐、拱卫三辅之地。曹爱卿为司隶校尉,监察京师才是职责所在。”
“上一任御史中丞打了败仗,朕决定给萧爱卿一次为御史中丞正名的机会。”
刘宏瞄准了御史中丞萧瑗,后者赶紧出列领命。
“微臣遵旨。”
曹操对萧瑗没什么印象,毕竟这个姓氏都非常罕见。
不过能够一路做到御史中丞,萧瑗肯定有自己的本事。
平叛的议题,也宣布告一段落。
士族的发难,又一次被刘宏化解。
他保鸿都门学的决心,和保盖升、郤俭是一样的。
“受袁爱卿的启发,朕决定援古文经学入鸿都门学。”
“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今文经学是太学的“官学”,所有读书人都需要学习,否则不可能通过策试。
刘宏为鸿都门学引入“古文经学”,这是要搞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