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创建太学以来,源源不断地为大汉输送官吏。
高者可以为卿相,低者为吏。
一些年纪五六十的太学生,一直等不来朝廷的任命。
他们屡试不第,皓首空归。
刘宏体恤这些老年人,会给他们一次机会。
凡太学生年六十以上,授予郎中、太子舍人、五家郎、郡国文学等职。
这算是皇室的“仁慈”了。
近些年来,朝廷给的官职越来越少。
即使历经千辛万苦,通过了太学的策试,能够担任一名县令,就已经不错了。
鸿都门学的大考,刷新了太学生的认知。
“郡守、刺史、尚书?你们确定情报没有出错?”
“千真万确,不可能有错。我听鸿都门学的学生亲口说的,他们现在嘚瑟得很,逢人就吹牛。”
“凭什么?他们连治国经学都不通,就能担任郡守、刺史。”
太学诸生义愤填膺,他们彻底暴躁了。
刻苦学习一生,埋头经学,到底为的是什么?
还不是为了做官!
不是为了做官,谁能坚持这么快,浪费这么多青春年华。
真正喜欢治学的学子,如凤毛麟角一般。
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只有读书,他们才能成为人上人。
太学已经足够卷了,有的人一辈子都奉献在太学中,没有任何作为。
虽然有家族支撑生活,可依旧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现在有人告诉他们,鸿都门学的学子不需要通过策试,即可为官。
所谓的“大考”,不知道有多少水分在里面。
太学的治经博士都经常泄题,只为了学生能够考出好成绩。
何况鸿都门学那些“先生”?
太学彻底炸锅,诸生奔走相告。
“朝廷取士不公!”
“朝廷取士不公!”
起初只是太学里闹腾,后来诸生跑到街上,气势汹汹。
他们当场抨击鸿都门学,有鸿都门学的学子看不下去了,据理力争。
双方撸起袖袍,狠狠地打了一架。
鸿都门学人少,吃了大亏。
他们鼻青脸肿地回去摇人,彻底引爆了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