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人临摹,唐张萱《武后行从图》(年代、作者有争议)

武则天谋夺李唐社稷,翦除唐朝宗室,引起诸王不安,欲起兵对抗。还未有共识的时候,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在垂拱四年(688年)八月于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举兵;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以呼应李冲。武则天分遣丘神积、魏崇裕讨伐。李冲起兵七日即败死。九月,李贞兵败自杀。武则天想尽除李氏诸王,使周兴等展开审讯,逼迫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及常乐公主等自杀,他们的亲信也被杀死。 [38]

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命人凿白石为文说:“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号称该石是在洛水中发现的,献给武则天。武则天大喜,为石取名为“宝图”。垂拱四年(688年)五月,武则天加尊号为“圣母神皇”。十二月,武则天亲自拜洛受图,史称此时“皇帝、皇太子皆从,文武百官、蛮夷酋长,各依方位而立。珍禽奇兽,并列于坛前”。这次仪式的“文物卤簿”,是“自有唐已来,未有如此之盛者也”。 [36-38]

武则天建于洛阳的明堂复原图(3张)

同年底,武则天命人于洛阳建造的明堂落成,号“万象神宫”,放任百姓入内参观 [39],吐蕃等国听闻明堂建成,纷纷遣使来贺。 [39-40]又命面首薛怀义铸巨大雕像,其小指尤容数十人,在明堂北起五层高的天堂来收纳雕像。 [41]

载初元年(690年)七月,东魏国寺僧人法明等撰《大云经》,称武则天是弥勒佛化身下凡,应作为天下主人。武则天下令将《大云经》颁行天下,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收藏此经,令僧人讲解,并将佛教的地位提高在道教之上。 [42]

女皇岁月

武则天 [19]

载初元年(690年)九月间,发生了一系列官民、宗戚、四夷首领、沙门、道士向武则天请求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的要求,李旦亦自请赐姓武氏。不久,群臣奏称“凤集上阳宫,赤雀见朝堂”, [43]武则天方准所请,于九月九日(10月16日)登上则天门楼,大赦天下,改唐为周,改元天授。这标志着武周王朝的建立。历史上把这改唐为周的事件称为“武周革命”。十一日,群臣为武则天上尊号为“圣神皇帝”。她以洛阳为神都,长安为西京副都,除唐宗室属籍,“以皇帝(李旦)为皇嗣,赐姓武氏”;又改置社稷,改旗帜尚赤。十二日,在神都立武氏七庙。? [43-44]而长安的唐太庙和神都的唐高祖、太宗、高宗三庙改为享德庙。 [169]

如意元年(692年)正月,武则天引见存抚使所举之人,不论贤愚,全部提拔,授予各种官职进行试用,试官制度由此开始。 [45]二月,吐蕃党项部落万余人归附武周,武则天将其分置十州。五月,吐蕃首领曷苏亦率其部落请求归附,武则天派张玄遇率领精兵二万迎接。不料曷苏事情泄漏,被国人擒回。此时恰逢羌族首领昝捶率领八千余人归附,张玄遇以其部落置莱川州。 [46]

长寿元年(692年)九月,武则天采纳西州都督唐休璟“请复取四镇”的建议,派大将王孝杰等率军出征西北。十月,王孝杰大破吐蕃,收复龟兹、疏勒、于阗、碎叶等安西四镇 [47],设安西都护府于龟兹。 [163]在群臣一致反对的情况下,武则天决定对四镇增兵三万。这一措施使安西四镇从此安定,直到唐玄宗时再无反复。

小主,

长寿二年(693年)正月,武则天在万象神宫亲自主持祭典,自制宫廷乐舞《神宫大乐》,选用舞者九百人 [48]。九月,武则天加号“金轮圣神皇帝” [49],旋即又为其父祖加谥。 [50]同年西突厥拥立阿史那俀子为可汗,联合吐蕃入侵武周;后突厥默啜可汗率众入侵,室韦亦反。” [51]

长寿三年(694年)正月,将军李多祚击破室韦叛乱。二月,王孝杰破吐蕃勃论赞刃 [164]、突厥可汗俀子等各三万余人;碎叶镇守使韩思忠大破泥熟俟斤、突厥施质汗、胡禄等,继而攻占吐蕃泥熟没斯城; [51-52]郭虔瓘在焉耆攻破西突厥二万帐。 [216]八月,四夷酋长在波斯国大酋长阿罗憾 [53]的号召下请求用铜铁铸造天枢,立于端门外,铭纪武则天功德,黜唐颂周, [54]武则天同意。 [55-56]

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复原图 [214]

证圣元年(695年)正月一日,武则天加号“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 [57]。十六日,薛怀义因失宠而密烧天堂,延及明堂,致使二堂俱毁 [58],她遂下诏重建明堂。二月,去“慈氏越古”之号。 [59]四月,天枢建成,柱身碑刻百官及四夷酋长名,武则天亲题“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60]。

同年,武则天派王孝杰出兵攻打后突厥。 [61]十月,突厥默啜可汗遣使投降并归附武周,被册封为归国公、左卫大将军 [62]。腊月,武则天从神都出发,登嵩山,封神岳,大赦天下,免天下百姓租税一年。 [63]

万岁登封元年(696年)三月,重建的明堂落成,号曰“通天宫” [64]。五月,营州契丹中的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举兵造反,攻陷营州,杀都督赵文翙 [65],十日兵至数万,进围檀州,但被清边前军副总管张九节击退。 [66]武则天又派将军曹仁师、张玄遇、李多祚等率兵征讨。曹仁师等人由于误中契丹埋伏,大败。 [67-68]

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四月,武则天铸成九鼎,从玄武门曳入宫城,令宰相、诸王率南北衙宿卫兵十余万人,连同宫中仪卫大牛、白象共同拖曳;武则天又作《曳鼎歌》,以令其相互唱和。最终将九州鼎依照各自方位列于明堂廷内 [69]。同月,武则天派武懿宗、娄师德、沙咤忠义率兵二十万再伐孙万荣。六月,孙万荣兵败被杀。 [70]

同年,来俊臣欲罗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又欲诬李旦、李显与南北衙共同谋反,拟一网打尽。武氏诸王与太平公主都十分害怕,共同揭发其罪行,下狱处以极刑。来俊臣凶狡贪暴,杀人不可胜计,“赃贿如山,冤魂塞路”。武则天亦知天下愤怨,下令历数其罪状,并没收其家财。 [165]

武周朝名相狄仁杰

圣历元年(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谋求为太子,几次使人对武则天说:“自古天子没有以异姓当做继承人的。”武则天犹豫未决,宰相狄仁杰对武后说:“姑侄之于母子,哪个比较亲近(武承嗣、武三思为武则天之侄,李显、李旦则为武则天之子)?陛下立儿子,那么千秋万岁后,会在太庙中作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么从未听说侄子当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庙。”又劝武则天召还李显。自此后,武则天无意立武承嗣、武三思为太子,并将李显秘密接回洛阳 [71]。 [72]控鹤监内供奉吉顼、张易之、张昌宗都曾请求武则天立李显为储君 [73],皇嗣李旦亦请求逊位于李显 [74]。在来自各方面拥护李唐的压力下,武则天进一步认识到人心所向的是李唐宗室,如果再一意孤行,就会有丧失人心的危险。而在后来一次征兵中,“初募兵,无有应者,闻太子(李显)行,北郊山头皆兵满,无容人处。” [75-76]此事更加说明李唐才是众望所归。在经过多方权衡之后,武则天最终决定立李显为皇太子。 [77]

退位去世

主词条:神龙政变

武则天解决了继承人的问题后,志得意满,加上年龄增长,开始耽于享乐,大修宫殿、佛寺。 [78]

晚年武则天画像

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常傅朱粉、衣着华丽。武承嗣、武三思等都争着追捧他们,甚至为他们执鞭牵马。当时,武则天已经进入暮年,老病缠身的她长时间不能上朝,对朝政的控制力下降,她将二张兄弟当做耳目。二张逐渐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不仅跟大臣结怨,也使得武则天回归李唐、传位太子的形势发生逆转,引起了政局的复杂化,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也因此空前紧张起来。据史料记载,武则天的孙女永泰公主因与丈夫武延基和邵王李重润一起议论二张,遭人构陷,武、李被处死,永泰公主受惊而死(有被杀之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在迎仙宫集仙殿卧床不起,只有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侧。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交结禁军统领李多祚,佯称二张谋反。于是发动政变,率禁军五百余人,冲入宫城,杀死二张,随即包围集仙殿 [79],要求武则天退位 [80]。二十三日,李显代理国政,施行大赦,改年号为神龙。二十四日,武则天被迫传位给李显,次日,李显在通天宫即皇帝位。退位后的武则天徙居上阳宫。李显复位后,率百官到观风殿问武则天起居,此后每十日一往 [81-82];又为武则天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二月初四,恢复国号为唐,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复称神都为东都。 [80] [83] [220]

据记载,晚年的武则天“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其衰老”。等到退位后,却不再梳妆打扮,面容憔悴。一次,李显入见武则天时,为此而大惊。武则天哭泣道:“我从房陵把你接回神都,固然是要把天下托付于你,而五贼(参与神龙政变的五王)却贪求事功,把我惊动到这里。”李显听后,悲泣不已,跪地“拜谢死罪”。有观点认为,正是此事,使得武三思等武氏族人仍能够参与朝政。 [3]

上阳宫复原图

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在上阳宫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岁(《旧唐书》作八十三,此从《新唐书》)。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并赦免王皇后、萧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韩瑗、柳奭三人的亲属。 [84-85]神龙二年(706年)五月,她得以与高宗合葬于乾陵。 [86]

虽然唐室依照她的遗诏谥号,后来仍有数次修改:

1.唐隆元年(710年),改为天后。 [87]

2.景云元年(710年),改为大圣天后。 [87]

3.延和元年(712年),改为天后圣帝,不久后,改为圣后。 [87]

4.开元四年(716年),改为则天皇后。 [87]

5.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