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恢复科举

铁木迭儿自然也知道他们心中所想,他也不想得罪这群人,因为他们可以说是自己能够在朝中立足的根本,自己之所以能够重返朝堂其实也属于是跟他们这些人的利益交换,人家推举自己上来,自己替他们解决科举这件损害他们利益的事。

可如今这个局面,自己基本就相当于收了钱没办事,这损害的可都是自己的口碑,长此以往,以后谁还敢找自己办事了?那不属于自断财路嘛!

一想到这里,铁木迭儿眼睛都绿了,如果不能贪污受贿,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然而你别说,在金钱的刺激之下,还真让铁木迭儿想出来了一个好办法。

既然科举这件事已成定局,那么在科举选出来的人上面,是否能做一下文章呢?

当他把这个提议说给自己一系的官员们听了之后,所有人的眼睛瞬间都亮了。

这招釜底抽薪用得妙呀!

说干就干!

在铁木迭儿的启发下,中书省很快便出台了一版科举应试方案。

这个方案是这样的,将所有的考生设置为四类,即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平均分配,每类人的上榜名额都是一样的,并且将天下的考区都规划好具体录取人数。

可能我介绍的不够详细,大家或许一头雾水,我这里便以即将举办的第一次乡试为例。

小主,

延佑元年(公元1314年)农历八月二十日,大元帝国第一次乡试在全国同时举行,一共录取了三百人。

在这三百人里,蒙古、色目、汉人以及南人各占75个名额。

那么这些名额又是怎么分配的呢?

当时的考区共分为17个考区,涵盖了直隶四省部(大都、上都、真定、东平),河东、山东两宣慰司,以及11个行省(辽阳、河南、陕西、甘肃、岭北、江浙、江西、湖广、四川、云南、征东)。

在这17个考区里,蒙古人和色目人是每一个考区都有录取名额的,汉人则是在除江浙、江西、湖广三省外的其余14个考区有录取名额;至于南人,则只有在江浙、江西、湖广、河南四省有录取名额,其余诸省一概不招收南人考生。

除此之外,双方的卷子也大有不同,汉人与南人的试卷要远比蒙古及色目人的试卷难,而且蒙古、色目人愿试汉人、南人科目的,一旦中选者,还可加一等注授(就是封官的时候多一个级别,比如汉人中试者为正八品,答汉人试卷中选的蒙古人则为从七品)。

不仅如此,这个方案还提出,在最终的中选发榜之时,南人、汉人为一榜,蒙古、色目人为一榜,也就相当于此次科举会同时诞生两个状元,即一个蒙古状元,一个汉人状元,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可以这么说,如果这个方案通过了,那么将大大削弱汉人在朝中的势力,极大地保障了蒙古和色目人的统治地位。

要知道,虽然自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以来,就提倡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们学习各种知识,但其目的还是为了巩固蒙古人的统治,并不是让他们按照汉人的方式来治理国家,即便是后代之中出现了忽必烈和真金这种比较崇尚儒学的领导人,但他们的学识水平照比于汉人,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而现在这种不按能力按出身的选拔方式,无疑是保护了在学识方面处于绝对下风的蒙古人和色目人;而那些精通儒学的南人士子们,就只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几万甚至十几万的读书人中去争夺那区区的75个入选名额。

更何况,这75个名额,只不过是通过乡试罢了,后面还有会试和御试,最终能够一步登天的,恐怕也只有寥寥数人罢了,这与宋朝当初的中举数量相比,简直就是天上地下。

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的阳谋,却偏偏让身为皇帝的爱育黎拔力八达难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