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帝国散发出一种诡异的平静,帝都之中再无敕令传出,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李无锋猜测,三川拿下玉关,威慑河西之地,帝都之中的宁王必然已经知晓。
北疆一定也有类似的做法,宁王之所以还没有任何行动。
大概率还是在忙于安抚朝堂,更要对北疆、三川之外的诸郡进行安抚和拉拢。
雷虎已经带领三万预备军进驻玉关,再过半个月就是秋收之时。
无论帝国朝堂到时候是否有石破天惊的消息传出,三万边军横扫河西,掌控住这个大粮仓已经是势在必行。
为此,杨不平和裘夫子在三川学宫中物色了不少尚佳人选,准备在接手河西后,迅速委派为各级官员。
虽然只是短暂的学习了一年,但这些学员中不少本身就是裘夫子在武川时的弟子。
只要稍加历练,其中必然会有脱颖而出者。
包括清风清城这样的李家子弟,不少也将被赋予职位。
无论李无锋如何看待这些李家子弟,这些人也已经注定是和他一荣俱荣,一损俱亡的族亲,忠诚度反而最高。
至于梁家和有琴家的青年才俊们,李无锋在和雷虎商议后,都安排在学宫任教或者就学。
他们初来乍到,不熟悉三川实务,需要一段时间学习。
等到成熟起来后,李无锋会对他们委以重任,这些大世家子弟,自幼被当作官宦培养,成才的机会显然更大。
这样的安排,也是杨不平的建议。
世家大族之人全然不用,并不现实,但全然使用,实际上也容易出现尾大不掉的问题。
所以需要一种微妙的平衡。
学宫之中三川平民子弟要重用,李家宗亲要用好,而世家子弟要活用。
三川是军镇,还用不上这么多官员,一旦掌控河西,文官体系就必须要建立起来。
这个体系的雏形依然是三方平衡。
李无锋曾调侃沧元皇帝是平衡大师,如今轮到自己才发现,这个大师也不好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