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们和大臣们俱都噤声安静下来,等着看朱元璋打算进行什么样的表态。
没等多久,朱元璋就开口了,他面带笑容,简直让人觉得像是被掉包了一样:“没错,是这个理。就像咱也不歧视那些愿意为大明效力的蒙古人啊,只要愿意认咱大明,他们可就都好好地在咱大明的治下生活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场众人不由点头,这倒没错,大明境内现在生活的蒙古人也不是很少,特别是原来的大都、燕地那块儿,可是有不少蒙古人在。不过为什么万岁/爹居然态度这么好?
朱元璋心情好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他从这几段话中发现了端倪:这共和,显然也是他汉人占据主导的朝代!只有这样,才能说出“中国民族的主体汉族”——要知道,若是那外族的王朝,就像那金,即使女真人的人口并不比汉人多,也不会说汉人主体,这是政治正确。
那见鬼的清朝果然最终也步上了他们先辈的后尘!哈哈哈哈哈!
而且,朱元璋也能理解这种将金政权扒拉进自家历史的做法:这种历史上的东西,自然不好扔给别人,当然要是自己家的才行。
高兴完,朱元璋又开始认真思考起这几段话中透露的信息。
中国民族,中国民族,后世怎么会出现这么个词?他明白中国的意思,也明白民族的意思,但自古以来,就没有这么称呼民族的,汉人是汉人,突厥人是突厥人,女真人是女真人,蒙古人是蒙古人。即使一个王朝治下有其他民族,但也不会统一称呼,所以后世为什么要把他们集合起来统称?
这个中国民族,显然也不能等同于大明的子民自称明人这种称呼。
他不由好奇,在那个“民”和这个“共和”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以至于这个时期的人的很多话中透露出来的信息都与如今有了那么大的差别?
至于为什么不是清朝做的事情……朱元璋想起这个朝代都只想砍人,一个外族会搞一个中国民族的称呼出来,谁会信啊!
起码他不信。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
被这段话再次冲击的清朝众人:“……”
虽然知道大清最终灭亡了,但是一次次提醒他们也就算了,还要提醒他们,最终还是汉人翻了身……
康熙开始沉思:虽说没有万年不灭的王朝,但是他大清在汉人身上采取的措施已经不少了——剃发易服、文字狱,已经让汉人足够顺从;同时,大清也一直在拉拢那些汉人地主豪强,给他们的利益一向不少。
难道大清对于那些汉人地主的笼络还不够?他们不应该已经心向大清了吗?
还是说,还应该加强一下对那些高危人群的管控?
至于说这共和……也不知道是大清的多少年后了,按照王朝的平均时间而言,民怎么着也要有个二百年,那二百年后的共和,满族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情况。
————
————
刘祁,金末之人,《归潜志》作者。
陶宗仪,元末明初之人,在元朝至正二十六年整理成《南村辍耕录》30卷,因此这里标作了元朝。
陈亮,南宋人,这几句出自《中兴五论》中的《中兴论》。
张博泉,(1926.1~2000.10.9)金史学家,东北史大家,吉林大学教授,中国20世纪末叶金史研究的集大成者。
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加粗)(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