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大丞相耶律隆运?这个官职,又是后面新创造的?”耶律德光此时并没有这样一个职位,况且,“大丞相”,从名字来看就能看出这一职位的地位之高,即使是虚职也绝非轻易赐予。
“还有这个名字,隆运,这莫不是皇帝赐名?”虽然大辽并不如中原那般讲究避讳,特别是现如今立国不久,但是到底还是要注意一些的。而有类似名字的,正是耶律隆绪,以及皇太弟耶律隆庆,显然这兄弟二人皆是如汉人一般,起名时从“隆”字。那这个耶律隆运的名字由来就更值得推敲了。
清朝。
时间较为靠后的几代君主时期,不少人都对于辽朝这一波波朝堂党争、谋夺储位表示熟悉,另外,更有一些胆大之人暗自觉得,若非正巧赶上了辽朝风雨飘摇、王朝末路的时候,这一出出事情影响力也未必能有这么大。
毕竟,说来说去斗争的人群也就那么多,哪像他们,规模极大,且发生了不止一次,而且每一次甚至都有皇帝亲自带头……
【保大二年,金军攻克中京(内蒙古赤峰宁城县),耶律延禧出逃居庸关。】
【但虽然耶律延禧一路逃亡,却并没能摆脱身后追击的金军,因为在金军阵中的有一个人:耶律余睹。】
【听说了耶律余睹在此次追击的金军之中,且帮助金军追击耶律延禧的消息后,萧奉先就提出了一个建议,虽然很难说萧奉先是真的这么认为的,还是他还想着争夺储位,总之,他向耶律延禧道:】
【“耶律余睹此次到来,说到底还是为了立自己的外甥晋王耶律敖卢斡为帝,陛下不如舍掉一个儿子,直接杀掉晋王,昭明他的罪过,这样不用交战就能够让耶律余睹退兵。”】
小主,
【然后,耶律延禧真的采纳了这个建议,真的掉头直接杀掉了晋王耶律敖卢斡。】
【这样的做法,不仅没能达到让金军退却的目的,耶律余睹依旧带着金军一路追击;更严重的后果是,此举导致了大规模的人心涣散。】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语气有些沉痛:“看来,不论史书上有多少先例,有多少警示,对于这些没有正常理解能力或者思考能力的人而言,都是没有用的。”
所以,在选择继承家业的子孙之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决不可沉溺于私情或者其他各种原因。
耶律延禧阵前因为一个子虚乌有的原因,听从奸臣的话,斩杀自己的儿子,还是一个素有人望的儿子,这样不智的举动,与当时大唐李隆基阵前斩将的行为又有何异?
不过,就如李隆基不顾其他任何情况,执意斩杀重要将领一样,耶律延禧也还是执意杀掉自己的儿子换取自己不知道是否存在的苟活的希望,这样的例子还少吗?不论别人如何对他们讲其中的关键,也不论史册上有多少例子,他们最终都还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除非他们亲眼看到自己这么做的后果。
大臣们都心有余悸地点头,对于皇帝的话充满赞同。他们大多都有些家世,直接出自世家大族的也不在少数,而对于这样的身家背景,继承人的选择可不就是最核心的问题?若是真的选出来这么一类的人继承家业,真是在地下也不得安宁。
契丹,天显二年。
耶律阿保机和述律平沉默地看着这些事情的发生,看着耶律延禧处死耶律敖卢斡,看着跟随在耶律延禧身后的大辽贵族们、士卒们、普通百姓们对于皇帝愈发离心。
这个王朝由他们开创,如今,他们又要亲自见证王朝的灭亡——虽然还有一个西辽,但从地图上看,那个西辽所在之地已经远离了大辽原本之所在。是延续,但更是新朝。
“天祚帝啊……”耶律阿保机也不禁发出叹息之声,虽然大契丹的灭亡并不能全部归结于耶律延禧,衰败早已经开始,各类问题大约也早已出现;但是,耶律延禧也是实实在在地在大契丹灭亡的路途上推了一把。
述律平也叹惋,本来他们二人都不应当如此平静,但或许是看到的问题多了,也或许是已经看到了其他王朝的灭亡,总之两人还能保持一定程度的平静:“九帝,尚不足十……”除去追封的,实打实坐上帝位的,到天祚帝为止,不过九个!
这个数量实在让人高兴不起来。
“算了,不出意外,下一个太宗应该就是这女真金国……朕倒是要看看他们女真到底是怎么个情况。”以及,他大契丹到底是哪里开始对女真方面出现了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