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周军的炮弹落下,整个战场陷入一片混乱和惊恐之中。
这些炮弹如同密集的流星一般,狠狠地砸向准噶尔人的阵地,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亡。
准噶尔人的火炮虽然能够进行反击,但数量有限,无法与大周军相提并论。
尽管他们的炮火也能打到兰州城的城墙之上,但这种反击显得微不足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准噶尔人的炮弹库存明显不足。这也是他们之前改良炮弹的原因之一——通过减少装药量来增加炮弹数量。
然而,这种做法只是权宜之计,并不能改变他们在炮战中的劣势。
噶尔丹作为经验丰富的将领,眼看局势已经对他们不利。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传令,全军后退一里。”
接到命令后,准噶尔军开始全线后退,迅速离开了大周军的火炮射程范围。
很快,双方的火炮都停止了炮击,战场上暂时恢复了平静。
这场炮战的结果对准噶尔军来说算得上是灾难性的,因为他们的火炮几乎被摧毁殆尽,失去了重要的火力支援。
而大周军则凭借强大的火炮优势,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大周军火炮便可以随意攻击准噶尔军。
噶尔丹现在真的是无计可施了,他所有的计策和谋划都已经用尽,就连他多年来对兰州城的布局也都被一一揭露。
因此,目前他清楚地意识到准噶尔军队已经无法再向前推进一步。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周军队将有机会发起反攻。
更为关键的是,大周还有源源不断的援军正朝着这里赶来。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前来禀报:“报告大汗,黄河南岸出现了十余万周军,他们正在寻找方法渡过黄河。”
听到这个消息,噶尔丹再也无心恋战,如果继续留在这里,他手下的这些兵马恐怕就无法回去了。
然而,他该如何向准噶尔人交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