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为何?\"
闻言,朱由校露出了一抹诧异之色,孙传庭的能力那是得到历史验证的。仅凭一个人就能训练出一支赫赫威名的秦军,怎的如今有了他的支持,却连一支骑兵都练不出来?
\"皇爷有所不知,自从您在大同改革边镇,请屯田亩之后,大同当地的百姓们日子较之以往,不知道好过多少。再加上代王爷此前又免了自己府下土地三年的赋税,以及马市的兴起,大同比之以前繁华不少。\"
\"可是这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只要辛勤劳作,肯吃苦耐劳,大同的百姓们起码不会饿了肚子,自然就没多少人愿意从军了..\"
说到此处,王安的脸上也露出了一抹苦笑。
\"好啊,能吃饱肚子就好。\"
闻得此言,朱由校脸上的疑惑一扫而光,反而带上了一抹笑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虽然不曾亲身经历,但是通过后世的记载以及大臣们的奏本,朱由校也能大概了解此时明朝百姓们生活之疾苦,许多百姓们就连填饱肚子都是一种奢望。
正是因为此,所以朱由校才这么迫切的推行农政,推广番薯,玉米等物,为的就是早日让大明的百姓们人人都能吃上一口饱饭。
毕竟只要能活下去,谁又愿意冒着丢失性命的危险,铤而走险的去造反呢?
\"无妨,快马传旨给孙传庭,令其火速进京一趟,随后与崔景荣一同赶赴陕西,就任陕西巡抚。在那里,会有足够的兵员等着他。\"
说到这里,朱由校的脸上又重新带上了一抹沉重。
陕北的百姓们,日子不好过啊。陕北土地贫瘠,粮食较之各地,产出不多,算是大明最艰苦的一个省份了。
\"接着发内帑吧。给崔景荣带走五十万两,让他妥善安置固原州受灾百姓。\"
手中有钱好办事,好歹也是三边总督,倘若什么都不带,孤零零的前去上任,的确是有些寒酸了。
\"给孙传庭带走五十万两。让其给我操练出一支精兵出来,就以秦军为号。\"
在农民起义,铺天盖地的前提下,孙传庭拿着崇祯皇帝给的六万两军饷便训练出了一支令得农民军闻风丧胆的秦军。
如今有了他的鼎力支持,希望孙传庭能带给他更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