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危机意识

小锁想反驳,但她清楚现在不是该开玩笑打趣的时候,便附和着范雎的话。

后来再怎么着,到了下午,范雎等来了嬴稷的传召。

无非是要不要继续战的问题,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隔天,例行朝会的时候,嬴稷仍旧听到了两种声音。

攻赵本就师出有名,因为赵王毁约,不割六城,虽然秦国在邯郸之战中相对而言算是占据了道德的一方,但是这并不妨碍防御攻坚战中赵国请来了魏、楚两个帮手。

很简单,赵国太可怜了,长平一战输得就只剩下一个裤衩子了,几十万的青少年男丁啊,任谁谁不叹息同情。

最后,让嬴稷下定决心止戈休战的,是前线王龁和其他众将联名递回来的战况分析书。

文字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共有两大张帛纸,从各方面分析了邯郸之战发生的原因,可行性,以及目前战争的现状,还委婉地说明因魏韩两国的搅局,此时再攻邯郸已经明显背离了初衷。

上书中,王龁直言自己能力有限,兵疏学浅,虽不能保证此战必胜但一切听从君王之令,唯王命是从,是撤是战,前线数十万将士等候王上的吩咐。

事理双切,有情有据,逻辑缜密,毫无破绽。

而且,聪明的王龁还打了感情牌,适当地搬出了白起。

这封奏书,写尽了王龁对秦国和嬴稷的忠诚,同时也有战与不战的为难。

若战,徒劳无功,劳民伤财,白白牺牲。

若不战,辜负信任,国家蒙羞,难解愤恨。

这是曾经白起问过司马错的问题。

“既然兵者关乎千万人的生死,那若明知是场败仗,该打还是不该打?”

“舍己存义,无愧于心便可。”

若是白起还在,谙熟兵法的他定然会苦谏嬴稷莫要开战,或者直接拒绝领兵打仗。

王龁是白起麾下出来的将军,身上自然会有白起的作战或处事风格,只不过,他要比白起更圆润些。

外圆内方,从来就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种为人准则的智慧和哲学。

嬴稷并没有把这封信示之于人,连范雎都没有。

作为一国之王,他极不想让别人看到里面的内容,所以选择留中隐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