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龁的那封奏报发到咸阳,也就是嬴稷和范雎得知白起病危的消息的时候,前线的白起早已经撒手人寰。
魏澜在他的床榻前悲痛大哭,满屋的中年将军单膝跪地守着他,他却不闻不问,固执地抛下这一切随死神而去,归到另一个世界接受审判。
这一生间接杀死了太多的人,手上沾满了无形的血,六国人早就对白起恨之入骨,骂他迟早要遭报应。
作恶多端,毁誉参半,军功满身。
是什么都不再重要。
信总比人快,嬴稷让白起回咸阳的王令还没有发到王龁手里,他就又从前线发了一封回咸阳,虽然只有几个字,却字字锥心。
接着,部分兵士带丧,一路护送白起回咸阳。
军情传得再慢,嬴稷也总能收到。
他拿着那一张帛书,又把自己关到书房里整整一天,像嬴倬意外身亡那次一样。
范雎不明所以,问门外的护卫,他们只说王上看了从前线递回来的战报后就闭门不出,而且不见任何人。
难道长平之战有变数?赵王搬来了救兵?不应该啊,如果真是这样,嬴稷不该是这个反应,而是急忙召自己商量对策。
那么还能有什么事情?难道是白起?
范雎私下找来从长平回来送军报的驿兵,一问才知道白起已经去了。
他的震撼不亚于嬴稷,听了之后,他站立着久久说不出话来。
真正的国士,明知此去极有可能回不来,却依旧甘之如饴。
戎马一生,最后能死在战场之上,这是武将的夙愿,像为国牺牲的嬴华一样。
“王上如果出来,记得第一时间告诉我。”范雎叮嘱护卫后,迈着沉重的步伐离宫。
他的心里沉甸甸的,还记得第一次在朝堂之上见到白起的情景。
白起站在武将行列之首,他很少说话,偶尔简单的回答让范雎觉得此人淡漠非常,同时,还有些骨子里的傲气。
后来,同行已久,范雎与白起答话,发现他言语间全是客套,说话也讲究艺术,竟能做到滴水不漏。这时,范雎才知道,对政事不多予闻的白起其实是一个很精明的人。
精明的人有时候也会固执地钻牛角尖,就像年轻时候白起为了不让司马错领兵出征做下许多努力,就像他说一不二的领兵作战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