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自洛阳一战,窜进山西隆德府上党郡,据城自守,号为:武安王。
内阁府及镇北大将军刘琦多次招抚,皆不从命。
山西提督折彦文数次征伐皆不能灭,便报与刘琦。
刘琦属于“根红苗更正”,奈何时运不济,独自为将时,自己只有数千军马。
当年所属兵马改编为:中、前、后、左、右、游奕六军时,各军仅千人。
王彦解军权时,所部八字军归入刘琦帐下,加上多年经营勉强两万人马。
和十几万岳家军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
现在大宋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三位大佬坐镇。
刘浚长期担任刘琦领导,两人关系密切。
岳元帅在上次北伐中,和刘琦有超过“圣旨”般的友谊,当时两家互相掩护退军。
再加上岳元帅原本计划刘琦未来镇守北疆,防备漠北诸部,因此支持刘琦扩军。
而三号人物韩世忠,现在镇守西域,忙着跟西夏国大小战二十余阵,还没空理刘琦。
因此刘琦短短一年,已有六军七万余人,加上归自己节制的岳家军选锋军李道部、山西厢军折彦文部,还有万余各部骑兵,现在镇北大将军刘琦帐下不下十万大军。
放言刘琦虎步漠北,根本不为过。
李道只是以将军衔自领一军,刘琦如何不知岳元帅深意?
因此镇北大将军府本无内阁所任命的副大将军,但军中诸将还是默认李道为:镇北副大将军。
好在李道为人沉稳、谦逊,军中诸将倒也和睦。
刘琦接到折彦文军报,便留副将在干难河判继续营建北庭都护府的四城,李道镇守大同府为大军后援,自己亲领三万汉藩骑直取隆德府。
与李成三战三捷,围李成数千残兵于伏牛山。
刘琦数次攻山不利,便分兵据守大小路径,使军中猛将闫充募得五百死士,袭得山上水源,以围困计。
又向山上射出许多招降信:持此信,免十人罪。
山上贼寇见李成难以持久,争相投诚,因招降信太少而导致火并也不在少数。
又围十几日,刘琦又射招降信:斩李成头颅者,赏钱万贯、田千顷。
刘琦用兵毒辣,奇谋频出。
先断贼寇生路,再离间李成编外人马,再离间李成心腹。
果然不过五日,三名李成亲兵斩了此子首级,下山请降。
纵横两淮,为祸一方的巨匪,如同一缕青烟,消散于历史长河之中。
在刘琦和折彦文修养之时,接到岳元帅书信。
刘琦心中惴惴不安,“莫不是王贵王相公... ..."
平复片刻,刘琦传令:全军集结,取道大同府。
令折彦文加抚远将军,率本部袭取折家将的两百多年根基——府州,牵制西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