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芙蓉洲

岳相公矗立在船首,看着江面上无数的官船、兵船、漕船如过江之鲫连绵不绝。

刚想背诵杨慎写的《临江仙》,而黑袍少年快步走到岳鹏举旁边,说道:

“岳相公,剽姚营士卒这几日并无大碍。”

“哦,如此甚好。”

这少年本名薛举,河北大名府人氏。

薛举父亲早亡,二哥夭折,只留下寡母和哥哥过生活。

早年间因金兵肆虐,全家逃亡,期间家人离散,孤身一人流荡于太行山下。

当年岳相公转战怀庆府,见他不到十岁,却孤小无依、食不果腹。

便收养在身边,待到岳相公开府建牙之时,才将他和中原遗孤一起,送去岳家军学舍,请“老学究”教授文字,又安排军中淳厚老军头传授武艺。

只是此子甚是顽劣,《三字经》略通、《百家姓》稀松、《千字文》不解,《四书五经》更是稀碎不堪。

教书先生们经常为了特殊照顾他,要额外多准备几条戒尺。

因他面容黝黑,常唤为“黑三郎”,小薛举并不在意。

但他对岳相公常怀感恩、敬畏之心。

小薛举只爱习武、射箭,一套“太祖长拳”舞的虎虎生威。

“岳家枪”也练的深得其精妙之处。

待到薛举束发之年,已生的虎背熊腰,力大无穷。

岳相公让十五岁的薛举,他挑选长兵器,谁料此子大言道:“枪虽为百兵之王,但是刺一枪还不一定刺的中,不妥。”

“连钩枪?”

“虽然每次都能刺中,但至多伤一人,也不妥。”

“陌刀?”

“金人身披重甲,刀刃难破。”

“呃~,你想用什么兵器?”

“比长枪重,比锤长,比狼牙棒轻,最好还趁手。”小薛举一本正经的说道。

“哈哈~”

岳相公当时听完,便大笑起来。

便让军匠做了一杆五尺棒,此棒乃是沉木所制,两端镶有铜疙瘩,棒外套由熟铜皮。

小薛举领了新兵器,还未焐热便一棒打翻了给孔圣人遮雨的凉亭,惊得众人错愕。

却被岳相公拎着马鞭追了三五里。

后来跟随岳家军南征北战多年,屡立战功,现为背嵬军都虞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