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了,再喝没地儿撒尿去。”那士子却把茶碗盖住。

“看这一会儿不过瘾,你这书卖吗?”士子问道。

“您爱看多久看多久,我又不赶客,就在这看着呗。”吴老汉点头哈腰道。

“我问你这书卖么?”士子没好气道,小爷没钱还是怎么地了,用的着赖你茶摊上看书?

“卖,有些存货,但是不多,每本三百六十文。”吴老汉报了价。

“成,还算公道,这几本都没见过,看几位仁兄看的乐呵,都给我来一本吧。”

“好嘞爷,这就给您包上,这本笑话集子不值几个钱,博君一笑,一并赠您。”吴老汉麻溜地包好书收了银子,还附上一册小书。

在王索明侯在一旁的时候,这一幕频频发生。

“哟,东家,您来了!”吴老汉忙了半晌,终于得空坐下歇一歇,余光却瞅见个贵人。

“生意不错啊老吴!”王索明笑着快步走过去,让这瘸腿老吴少走几步。

“要是按我原来的思路,那指定是不行,这不是有财神爷给指路么。”吴老汉几天热闹买卖做下来,几十年迎来送往的嘴皮子很快找回了状态。

“书卖的如何?”

“您要不来,我晚上还要去找您,赶紧再发些货过来吧。”

“我这的红火已引起几个老熟人惦记了,手脚快的想来已经取到我们的本子,若这两月不加紧铺货,等他们的仿本印出来,我们怕是就赚的少了。”

“也有和我关系好的书贩,前来问我可否分销。”吴老汉取过一沓账本递过。

娘的,生意怎如此之好?

今晚就去信,让书坊里的兄弟加紧印制。

不对,我得回去。

没有我亲自付出汗水的印刷品,就根本分不到悟性。

王索明很无语, 哥简直是天选打工人,大雍打工皇帝。

这工,我打定了,不死不休的那种。

(很多书友在意印坊的所有权,很快就会解决。但是无论王索明武功再强地位再高,要获得更多悟性都必须遵循:1.在印坊中劳动。2.让更多的人识字。)

(华夏的全面思想革命只有新文化运动一次,相对于世界而言是一种被迫式的,反应式的,追赶式的觉醒,发轫过晚,时间过短。

西方的宗教改革与印刷息息相关,古登堡印刷机就是教会为了印赎罪券搞出来的,而文艺复兴更是借着印刷术大量复制阿拉伯世界的希腊罗马自然科学知识,启蒙运动更不消说,遍布整个西欧的印刷出版网络是思想流通渠道,大书商更是多少文学家思想家的赞助人。

在王索明渐渐降低了书籍成本,搭建的知识流通体系后,如果李贽、黄宗羲等人再度出现,是不是更有可能掀起一场风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