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民中也开始传言这两天运粮过来的大官,要接一些人去他治下安置。今天又有人看到这位大官搬下大笔的银两,都开始心动起来。
窝棚区里,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悄悄的问他对门的一个二十左右的年轻人:“王小哥,有没有听说这次来送粮食的官爷,要捎人回去?”
这个年轻人人如其名,叫做王大壮,从沈阳逃出来时,爹娘和哥嫂以及自己的三岁儿子,都没了。只有他们夫妻俩,侥幸遇到毛文龙的部队,跟着来到皮岛。
中年男人叫陈狗剩,和他情况差不多,只不过多逃出来一个十四岁的儿子,两家已经到皮岛三个月了,差点没熬过这个冬天。
“陈大哥,早上你去领粥了,有军爷在道上喊过,好像说这位官爷是个什么总督,很大的官,他那里水稻可以一年打三季,只要肯干,不用担心挨饿!想跟着去的,找军爷说声就行了。具体在哪不知道,只知道是在南方!”
“一年可以收三季啊,还有这样的好地方?那一亩地不是相当于三亩?昨天我去看了,船上搬下来的一包包都是白花花的大米,说不定真是个好地方。”
陈狗感觉有些难以置信,这种好地方哪轮得到他们这些人。
“陈大哥,我跟我媳妇商量过了,我们准备报名跟他走。要是真像军爷说的,比去山东要好的多,指不定哪天鞑子就打到山东去了。”
陈狗剩连忙去跟他婆娘商量,过一会出来找到王大壮夫妻。
“王小哥,咱们一起去吧,互相也有个照应!”
“太好了!”
在这乱世,能有个熟人相互照应,活命的机会也会大一些。两家人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就去报名了。反正除了铺盖和吃饭的碗,他们已经一无所有。
刘香用了三天时间,在皮岛招募了五千移民,基本都是青壮。报名的有两三万人,可惜他的船有限,只能下趟再来。
告别了毛文龙众人后,船队再次前往天津卫。刘香在船上看着码头上久久未回的毛文龙,在心里提醒自己,将来不要忘记让他提防袁崇焕。
朝廷只在京城附近招募到一千人,还是用了刘香的银子才凑这么多。唯一让他欣慰的是,这些人都是壮劳力,没有妇孺。只是每个人都是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让刘香非常无语。
正月头从香城出发,现在已经三月中旬了,以这个年代帆船一昼夜不到几十海里的航速,等回到安南,最快也要将近五月。毕竟这次带着这么多人,为了及时补给,只能沿着海岸线走,肯定要比来的时候慢。
皮岛上的难民,让刘香有了巨大得压力。扪心自问,到皮岛之前,他更多是像在玩角色扮演,有种游戏人间的心态。但皮岛上难民麻木和绝望的眼睛,深深的刺痛了他。这些都是他的同胞啊,如今却像草芥一样卑微的乞活。
刘香突然觉得自己的担子好重好重!
历史已经证明,指望天启或崇祯,都是没有用的。或者说不管是阉党还是东林党,不管是靠东江军还是关宁军,都救不了这个从内到外都重病的大明帝国!刘香对大明帝国没有什么归属感,也不想去救它,但他不能让这个民族就这么沉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