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表明心迹 筹建香城

先是人手问题,刘香亲自到升龙城找到郑家,花钱请郑家帮忙招募劳工。老奸巨猾的郑家家主直接发动徭役来帮刘香建城墙,完全没有任何成本,中间商赚走所有差价。而刘香也狡猾的没有用银子支付工钱,而是用各种玻璃制品和香水香皂支付了费用。郑家转手向其他小国一卖,就是大把银子,也是欣然接受。

两万安南劳力很快到位,刘香带领内政部、安全部和工业部,先把两万安南人按军事编制组织好,每一百人安排一个安全部科员或者巡警做工头,成立一个香城版的外籍生产建设兵团。然后先组织这些人建设宿舍,之后在营地内部建立公共食堂、澡堂、茅厕、医院,并且强制实施了安全条例和卫生条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两万精壮劳力基本和整个香城的精壮数量持平,一旦这些人生乱则后果不堪设想,有可能刘香的基业都会直接毁于一旦。因此两个两个陆军千户直接被调来轮流负责工地的安全工作。白天做工时就在工地四周监视,晚上休息时则在营地四周警戒,随时准备镇压一切骚动。情报部也挑选了一些懂安南话的人,混入建筑大军,秘密监控。

经过多日的筹备,腊月十六香城正式开始动工。刘香和所有香城的股东全部参与了拜神的仪式,祈求一切顺利。这座位于安南北部红河三角洲出海口的城市,在未来注定会成为整个中南半岛的一颗明珠。

两万安南建筑工人,从营区出发,在一个个工头的带领下,宛如条条游龙到达自己的预定工段。工业部的工匠在每个工段上,和工头一起交代施工要求和注意事项。有的负责开挖地基,有的负责运输建筑材料。

几个河岔里的临时码头上,都堆满了从采石场、砖厂、水泥厂运来的建筑材料。从河里打捞的河沙,也堆积如山,等待被运往工地。

从高空俯瞰,两万安南人的建设队伍,就像勤劳的蚂蚁一样,只不过他们修建的城市却是远道而来的明国海盗的新巢穴,只能说让人觉得唏嘘。这两万建设队伍之外,还有数百的安南妇女,他们被雇佣来给安南劳工做饭。

郑家如此配合,一是被上次刘香强势反应给吓到了,二是等着摘桃子,这点刘香非常清楚。他也知道郑家在透过各种渠道向荷兰人靠拢,在采购火炮和火枪,双方从来都没有放弃干翻对方的打算。

对郑家来说,这些新建的工厂作坊,全部是可以生金蛋的母鸡。如果是之前刘香要求的一片荒地,不值得郑家拼个两败俱伤,而等香城落成后,势必会引来郑家的拼死抢夺。

在他们看来,刘香的优势不过是火炮而已,只要他们装备了足够的火炮,在绝对的优势兵力下,可以轻松夺下刘香的基业。既然如此,现在的刘香不过是在替他们做嫁衣而已,郑家自然愿意配合。

但刘香毫不在乎,整个安南海岸线都在刘香的封锁之下,等郑家想尽办法弄到足够的火炮,刘香早已大规模装备更先进的火炮了。如果荷兰人敢走水路来运送军火,刘香不介意直接击沉。说实话,他很期待郑家主动凑上来撕毁条约,这样他就有理由直接把安南北部吃下。

有了重工业区修建的经验,工程进展非常顺利。随着地基开挖到位,陆续有石头砖块、水泥河沙运抵工地。有做过泥瓦匠的安南人,开始进入两米深的地基坑道里,他们按照工业部人员的指导,一层青石一层水泥砂浆,地基在快速成型。当天收工的时候,已经完工了几百丈长的地基。

至于城墙的建设,刘香对他的工业实力和未来的军事实力有足够的自信,所以并没有丧心病狂的修建什么棱堡。仍然是中空的城墙,只不过外墙厚度增加到一米,配合浇灌楼板封顶,施工速度将远超普通城墙的修建。

劳工一日三餐,餐餐有鱼,足以保证重体力劳动所需。如今香城内部早已谈鱼色变,自从有了拖网捕捞之后,在没有经历工业化捕鱼的南海,每天都上演丰收的奇迹。

为此除了大量晾晒咸鱼,刘香不得不把玻璃作坊扩大,分出一个专门制作罐头瓶的作坊,然后建设了一个食品厂,专门生产鱼罐头还有各种海鲜罐头。

这其中最难的反而是用薄熟铁皮批量生产密封的瓶盖。经过多次尝试,采用先冲压,再用钢棒用慢慢挤压旋转边缘的方式,弄出瓶盖的雏形。最后再敲打出螺纹,配合内部的软木盖子,总算勉强达到密封效果。

至此刘香的外贸清单上,又增加了新的商品,对于干旱的北方内陆,鱼罐头和鱼干想必也是有一点销路的。

又在工地盯了几天之后,施工终于慢慢经历最初的各种忙乱,开始有条不紊。如今地基已经完工,开始砌墙,刘香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自己的小楼,连续多日吃住都在工地,整个人都彻底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