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领着残兵败将一路溃退回老巢的成吉思汗,遇到了北上赶来会合的大元皇帝忽必烈。
“我的好孙儿,国中危急,何必还跑来北疆?草原上的局势,交由大父收拾就好。”大败亏输的铁木真反倒比先前盛京城下被迫撤军时候心境好了不少,乐呵呵地笑着问道。
“大父,您可是领着国中大半精锐,孙儿又怎么可能不忧心?”忽必烈很钦佩爷爷的豁达乐观,但也知道自己学不来。
“如今四十万大军损失过半,大元内外交困,孙儿心急如焚,夜不能寐,又哪里能安坐大都宫室?”
“不就是一场大败嘛!当年祖父我初起事时,不知受过多少挫折,不也有了日后的风光?”成吉思汗不以为意。
“你看,”和自家小胖孙子一起在河边散步的铁木真指着远方枯黄的牧草:“凛冬将至,又到了难挨的时节。但只要能熬过去,美妙的春日总会到来!”
“可是,大父,此时不比当日。”忽必烈看问题的角度就消极多了:“昔日草原四分五裂,虽纷乱动荡却也容易寻得机会东山再起。而今诸国各据一方,局势稳定,根基深厚。一旦哪一方露出败相,又怎能轻易翻盘?”
“莫要着慌!”成吉思汗仍是一副乐呵模样,好似春季看到牲畜顺利产仔的牧民。
“这次远征看似凄惨,细究下来其实也没那么可怕。”
“损失的多是些汉儿色目兵,蒙古本部伤亡不过五万。”
“只要这根基仍在,大蒙古就倒不了!”
“话是这么说,可一下子少了这么多精锐,我们拿什么去应对清国的攻势?”忽必烈苦笑道。
趁你病要你命。可以想见,接下来康熙那边一定不会就这么简单放过蒙元。
说不定,清国西征大军已经走到半途了。
“平定国内叛乱,需要多少兵?”铁木真询问道。
“南方叛军且不提,光是北地各股大寇,就不好对付。想要一年内荡平,至少需要从开平抽兵十万。”忽必烈很是发愁。
“可这样一来,清军大举来袭,又该如何应对?”
“十万,太少了。”铁木真摸了摸下巴:“我把这边剩余的十几万人尽数带回去,争取半年内把叛军全犁了!”
“至于清军,”铁木真笑着摆手道:“不碍事不碍事,容易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