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村民李有福

李有福其实挺搞不懂的,黄老爷念叨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是个啥意思,这头发有那么重要吗?要是剃个头能让李有福吃顿饱饭,李有福一定剃的比谁都快。

黄老爷爱惜头发,可有人却是不怎么在乎的。

城南的杨老爷,也是举人出身,听说土都埋到脖子了。考了很多次进士都没成功,想捞个官当当过过瘾都不行。

按说这举人也是有做官资格的,不过得有缺,但是每年录取的那么多进士老爷们都在排队,你一个举人还指望着能捞到位子?

这不,机会就来了。新朝初立,士心不附,尤其是剃发令遭到了很多读书人的唾弃,全国各地多有动荡,大明朝似乎有死灰复燃的趋势,不少本来开开心心换了新主人的官员们眼瞅着大清倒行逆施,纷纷挂冠而去。这下子官位一下子空出来好多,只要肯向大清表忠心,便是个举人也可轻易上位。

杨老爷便是这般抓住了机会,成为了蓝田县令。

杨老爷做了县令之后,还广邀县里头的名流,宣扬大清德政。

听说黄老爷回来后,又是一顿痛骂,说是大清苛捐杂税尤甚前明,又剃发易服,如此倒行逆施,必不长久,那杨行健助纣为虐,日后大明天兵杀到,必然不得好死云云。

可惜这都过去这么多年了,大明没有咸鱼翻身,大清这黑马倒蹦跶地越来越欢实了。

眼瞅着南边三王内讧,满清大兵压境,明廷命不久矣,黄老爷心里那叫一个后悔啊。早知如此,哪里能让杨行健那个老东西专美于前?可惜如今大清国势日盛,再想求官也没有机会了。

反正吧,虽然八旗天兵进陕西后,日子过得虽然比不得大顺,但是比前朝还是好太多了。

倒不是因为新朝减税,事实上前朝的三饷一样没免,赋税比得上前朝最重的时候。

过上好日的原因是黄老爷的佃户们或死或逃,本来十分充裕的流民也在这些年的动荡中化为了一抔抔黄土没了踪影,大把的田地缺人耕种,李有福佃到的土地多了一倍。

黄老爷还大发善心,减了一成租子--不减不成啊,不减,招不到佃户。

土地多了,辛苦是辛苦了些,但是庄稼人最不怕苦。虽然赋税依然很重,但日子也渐渐宽裕起来。

听说南边的反贼马上就要被剿灭了,到时候皇上说不定大发慈悲,减免赋税,日子就更好了。

到时候,说不定自己也能攒钱买些地,也做个地主,也能供养孩子上学读书,考个秀才举人什么的光耀门楣。

这么想着,李有福砍树的手更有劲儿了,不长的时间,一大摞柴火便垒了起来。捆扎起来,李有福结束了这一日的辛劳,准备下山去了。

李有福砍柴的地方在云台山的边缘。深山里可不敢进去,要是遇到豺狼虎豹说不定就交代了。这些个猛兽一般也不会跑到山边,毕竟这里是人类聚居区。

人怕虎豹,那野兽又何尝不怕人?这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