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悔恨

那封信的封皮已经有些破旧,显然已经被他反复琢磨过许多次。他深吸了一口气,仿佛在鼓足勇气,终于开始阅读他父王写给他的信。

朱邦贤的父王,是一位忠诚的大明臣子,他一生为明朝尽忠,无私地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然而,他的儿子朱邦贤,却背叛了大明。这是他父王无法原谅他的地方,也是他自己心中无法释怀的痛。

信中的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锋利的剑,刺入朱邦贤的内心。他的父王字字泣血,指责他背信弃义,背叛了大明。他的父王痛斥他,身为大明的一份子,却做出了危害大明的事情。他的父王质问他,是否知道自己的行为给大明带来了多大的损失,是否知道自己的背叛让大明陷入了多大的危机。

朱邦贤握着信,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他痛苦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错误。他背离了大明,背离了他的父王和他的信仰。他背叛了大明,背叛了那些信任他的人。他的心中充满了悔恨和痛苦,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为大明尽忠,而是选择了背叛。

他回想起自己的所作所为,回想起自己的决定和行为。他看到自己站在权力的十字路口,面对着生死挑战,却选择了背离大明,苟活下去。他看到自己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放弃了忠诚和信仰。他看到自己为了短暂的权力和利益,背叛了那些信任他的人。

他的心中充满了愧疚和自责。朱他抬起头,看向明亮的月光,心中充满了决心。朱邦贤决定为大明做最后一件事,他向狱卒要笔墨,狱卒在听到后没有犹豫,毕竟张经在朱邦贤下监牢之前就叮嘱过狱卒,只要是不过分的要求,都可以满足朱邦贤。

狱卒不一会儿,就把笔墨端给了朱邦贤,朱邦贤提笔在纸上写了起来。三个时辰后,一张佩带文字的地形图被朱邦贤制作了出来,他凭着记忆将立花道雪军队藏匿的地点制作成了一张简易的地图。然后让狱卒将地图交给了张经,张经在接过朱邦贤制作的地图之后,若有所思他知道这是朱邦贤在临死之前的忏悔。

在昏暗的监牢中,朱邦贤面对着冷硬的墙壁,思绪万千。他的心在疼痛,他的心在流血,他的心在后悔。他背负着背叛的罪名,被定为大逆不道,即将走向生命的尽头。

在这一刻,朱邦贤心中充满了对父王的愧疚,对大明的忠诚,以及对生命的无尽悔恨。他知道,他已经无法弥补自己的过错,只能希望在来世能够尽忠尽孝,为大明献出自己的一切。

第二天清晨,狱卒打开牢门,一群端着衣物,清水的人走进了牢房,表明来意后,朱邦贤清楚了这是张经派来的,专门为朱邦贤梳洗打扮。他们为朱邦贤换上了新衣物,准备了一桌子丰盛的美食。朱邦贤看到这一切,非常感动。他知道这些都是张经为他做的,他感到非常感激。

朱邦贤收拾好一切后,静静的端坐在监牢中等待着狱卒将他押往刑场。他感到非常平静,他知道自己已经尽力了。他没有任何遗憾,他知道自己能够以一种体面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已经非常知足了。

牢门被推开,冷风呼啸而入。一位狱吏走了进来,他的面容冷硬而严肃。他告诉朱邦贤,已经到了行刑的时候。朱邦贤微微点头,他默默地站了起来,整理了自己的衣衫,然后跟着狱吏走向了刑场。

刑场上,朱邦贤面对着聚集的人群。他看着那些熟悉的面孔,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感慨。他看着那些曾经的兄弟,那些曾经一起战斗的同袍,那些曾经一起分享快乐和痛苦的人。他知道,这是他最后一次看到他们了。

他抬起头,望向遥远的天空。天空中,乌云密布,仿佛要将这个世界吞噬。朱邦贤微微闭上了眼睛,他仿佛能够听到风中的呼唤,仿佛能够看到生命的尽头。

就在这时,朱邦贤突然大声喊道:“我朱邦贤,对不起养育我的父王,对不起大明!若有来世,我必为大明尽忠,为父王尽孝!”他的声音响彻整个刑场,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人群中传来了一阵骚动。人们看着朱邦贤,眼中充满了惊讶。他们没有想到,这个背叛者竟然能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说出这样的话语。

朱邦贤的眼睛湿润了。他流下了最后一滴悔恨的泪水。他知道,他已经无法挽回自己的错误,只能希望来世能够为大明尽忠尽孝。

刽子手的长刀高高举起,然后应声落下。朱邦贤的身首分离,鲜血喷洒在刑场上。他的灵魂仿佛飘向了天空,消失在云端。

人群中传来了一阵哀叹声。人们看着朱邦贤的尸体,心中充满了悲伤和惋惜。他们知道,这个背叛者已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朱邦贤的背叛虽然给大明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和困扰,但他的悔过和最后的忠诚也让人感到敬佩和感动。

张经尽管他对朱邦贤的罪行深感痛恨,但出于个人交情,他决定为这个曾经的友人之子做些什么。

在朱邦贤被砍头之后,张经迅速命人将他的尸身火化。在场的士兵们执行了他的命令,将这个背叛了大明朝的逆贼化为灰烬。张经站在一旁,心中默默祈祷着,希望这团火焰能够焚烧掉朱邦贤的罪恶,让他在另一个世界里得到解脱。

随着火焰的熄灭,张经命人将朱邦贤的骨灰收集起来,装在一个精致的骨灰盒中。他派人亲自带着这个骨灰盒,骑着马送到了靖江王府。

朱经扶坐在王府的大厅中,脸色苍白。他看着张经部下手中的骨灰盒,心中五味杂陈。这是他的儿子,他的亲生儿子,却走上了这样的道路。他的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悔恨,也许这一切都是他的错。本来二人已经断绝了父子关系,但毕竟血浓于水,割舍不掉,最后,靖江王朱经扶还是为自己的儿子立了一处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