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安排妥当

为了保护起义军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朱杰把起义军分散安置在山中的山坳里,并特意新建了一座营地。新建的营地位于山腰间的一处隐秘山坳中,四周山高水长,如同世外桃源般与外界隔绝。这里地势险要,山路蜿蜒曲折,只有朱杰和几个得力助手才知道通往这里的路径。朱杰坚信,只有将这些过江红起义军置于这样一个安静偏僻的地方,才能避免他们的行踪被敌人发现。朱杰和他的助手们亲自管理起义军的纪律,但他们也意识到,起义军中的老年人和幼年孩童无法适应战斗的需要。因此,他们将老年人和幼童重新编组,组成了一个独立的团队,由朱杰的亲信负责照顾和保护。只留下青壮年参与军事训练,以提高他们的作战技巧和战斗力。朱杰派遣最可靠的干才刘益带领青壮年们进行军事训练。刘益是朱杰的得力助手,他拥有丰富的军事经验和指挥才能。他一身威严,举手投足间散发出一股霸气,为人正直而无私。刘益带着青壮年战士们在营地广场上排练操纵步枪、长矛和弓箭等装备的技术。起义军没有大规模的战斗经验,因此刘益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指导,让他们熟悉武器的使用,提高格斗的水平。在训练过程中,有些年轻人受到了严格的训练和以及严格的军纪而想要放弃。大汗淋漓、奔跑体能的训练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折磨。然而,刘益总是亲自带领他们示范动作,为他们树立了榜样,帮助他们坚持下去。训练的日子一天天过去,起义军的战斗力越来越强,军纪也越来越严明。起义军这边事情处理完,就叮嘱王昌和吴泽要低调行事,有任何事情飞鸽传书给他,就跟随唐顺之往嵩山而回。回到师父的住处,两个人就你一句我一句的讲述这段时间以来,所经历的所有事情,师父杨松也很欣慰,自己能有两个这么优秀的徒弟,但朱杰想到了一件事,就是在归途中,看见很多人不得不无奈地四处寻找临时住处,而临时住所并不稳固,朱杰心痛于眼前这一幕,尤其是看到老人和小孩无家可归时,他决定自掏腰包修建房屋,为这些无助的人提供一个稳定的家。于是就短暂的告别了自己的师父和大师兄,来到附近几个受灾的村镇,带着人要为受灾的百姓们修建房屋,修建工程开始的那一天,朱杰亲自带队,尽显领导才能。他聘请了一些熟练工人,协调着不同工种的劳动力。大家都为朱杰的慷慨和决心所感动,纷纷表示愿意为他的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日复一日的奋斗过后,修建工程终于完成。河洛镇和附近几个村镇的房屋焕然一新,更加牢固耐用。这一切都离不开朱杰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消息传开后,朱杰被誉为英雄,收获了一大笔声望。无数人颂扬他的善良和勇气。

朱杰在河洛镇设立了教育基金,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教育。他还积极参与农田开发,为灾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一天,朱杰正在田间劳作,突然接到了一封求助信。信中,一位叫小兰的年轻女子陈述了她与家人的遭遇:她的丈夫因误伤人命,被官府通缉,家中贫困无助,而她自己又无法照料两个年幼的孩子。朱杰看完信后,心生同情。他立刻派人前往小兰所在的村庄,将她和两个孩子接到自己位于河洛镇的住所照顾。小兰对朱杰的行为非常感激,但也感到内疚和自责,她坦言:“若非我丈夫犯下大错,我们母子一家也不至于落得这般窘迫。”朱杰望向小兰,“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或许它能激励我们成长,追求更好的自己。”朱杰的话语中充满了温暖与希望。在朱杰的悉心照料下,小兰的两个孩子慢慢地恢复了活力,他们在河洛镇上的朱家园学堂读书。朱杰为学生们请来了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孩子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朱杰还亲自担任学堂管理的角色,确保学堂正常运行。在朱杰的帮助下,河洛镇附近几个村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河南府发生了一件大事,由于洪水泛滥整个河南省上下,到处都是灾民,乞讨求生。原本希望河南布政使赈灾的百姓,却在命运的捉弄下遭遇了一次空前的挫败。章恭斌,河南原任布政使,负责赈灾工作。然而,面对灾情的凶猛,他视之如无物,消极怠政,让灾民饿肚子、受冷,引起朝廷的不满。他的草菅人命,使得朝廷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将他撤职。朝廷连夜召集了内阁会议,商讨了解决灾情的办法。最终,朝廷决定派遣一位钦差大臣前去河南,重整赈灾大计。当第二天曙光初现,天际出现了一抹艳丽的朝阳。王邦瑞,朝廷派遣的钦差大臣,迅速奔赴河南,承担起了重任。初到任的王邦瑞抵达河南时,已经是晚上。他镇静自若,悄悄下了马车,俯视着眼前的一片废墟。河南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是东南一带,满目疮痍,尽是污浊的水患,几无人迹。王邦瑞深吸一口气,下发命令,调派几十个随从跟随自己来到这里。“各位,我们的目标就是赈灾。不论背后有何用心,我们要以灾民为重,尽己所能,拯救他们。”王邦瑞语气坚定。王邦瑞没有延误时间,他议定了方案,派出人员前往各地募集物资,并从户部调运粮食、衣物等赈灾物资前来。同时,王邦瑞开始与当地官员进行沟通,希望能够合作共同赈灾。朝廷钦差大臣王邦瑞的打算,并未受到当地官员的支持。而且据说部分官员的说法,章恭斌之所以消极怠政,是为了私心积累巨额财富。地方官员居然与其勾结,操纵粮食市场,导致物资调拨困难。王邦瑞深为震惊,但并未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