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层面上,李长河还根据实际情况,将卫生工作,分了几个层,对应建立相应的基层卫生事业。
比如城乡,比如官民,比如地方与中央,比如军事与地方,当然目前还没有具体写明,先处理长安的卫生,然后徐徐图之,以点达面。
不得不说,李长河的这个奏章,很有水平,将问题和解决办法都写了,但又没有完全喧宾夺主,给了政事堂完全的讨论空间。
鉴于卫生事业的刻不容缓,李世民很清楚其中的重要性,这个问题直接又讨论了一天,最后初步达成。
城乡分治,注重点不同,城市开启厕所革命,还有进行水源治理,推广‘喝热水’运动,掐断病从口入。
农村,李长河决定将中华医典上的一些内容进行精简,将最普遍的一些治疗方汇编,通达于农村地区。
书名:《乡村赤脚医生药方典籍》。
会后,还确定了五个必须。
一是必须“团结一切卫生医药人员,支持恢复改建与扩充新旧的卫生医药机构。”
二是必须“在事实层面下,普及基础上提高的原则下,利用新的药学书籍培养大批公共卫生、医、药、产、护等人才。”
三是必须“有计划有步骤的恢复与发展医药生产事业,解除百姓病疾。”
四是必须“宣传广大群众来参加卫生建设工作,推动乡村医生与专业医疗机构合作,对此专门拨款,在全国各个县级层面建立国家级医疗院,暂由国子监管理,医学院对口支援。”
五是必须,“鉴于军事层面的快速性服从性,有计划的对口扶持基层医疗,互帮互助,将军医的能效进行快速发挥,解决基层疾病之困局。”
此规,将于下次大朝会进行再讨论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