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老朝奉得了余诚的指示,拼命压价,商周的精品说成上周的仿品,唐朝的古籍说成宋朝的赝品,再好的宝贝都能找出七八条瑕疵来,仿佛这些宝物就应该扫进垃圾堆一般。
最后议定这批古董和珍宝作价一万三千两银子,由余家军折合相应的粮食付款。
现在刚刚经历秋收,粮价回落不少,每石大米一两八钱银子,余家军需要支付闯军七千两百石粮食。
襄阳方向传来情报,闯军如此急切的需要粮食,是在为接下来与孙传庭的恶战做准备。
襄阳虽也经过秋收,但是被左良玉部祸祸了那么久,误了农时,田地收成大不如以往,平均亩产可能只有荆州方面的七成。
不过闯军对于所占区域的豪强大户向来是抢个干净,不像余诚还想讲究个吃相,所以总得来说闯军此时的财力是比余家军还富的。
条约中约定交付的三千副铠甲外,闯军还求购五千副铠甲。朱呈祥将消息传报余诚,余诚爽快答应,不过价钱定得也高:每副铠甲一百两银子。
大战在即,闯军急需军械,尽管余家军开出的价码比市价高了十几两银子,闯军使者依然爽快答应。这一方面是因为闯军抄没明朝各个藩王的银库收获满满,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余家军提供的铠甲质量上乘,极讨闯军将士欢心。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余家军,笨重的铠甲已经开始逐渐退出装备序列。随着后装线膛枪的陆续装备,余家军与敌人短兵相接的可能越来越少,现在余诚的亲卫团已经将遮护全身的铠甲换成了只防护胸腹的钢质胸甲。
三十门火炮是从荆门城头的炮位直接拆解下来交付闯军的,这让闯军使者极为鄙夷。在他看来这就像野兽收回利爪向敌人露出脆弱的肚皮一样,代表着余家军向闯军的臣服。
他不知道的是余家军的武器迭代非常快,尤其体现在火炮上,从口径、材质,再到加工工艺,不停的在摸索。
这三十门火炮当初是为了应对左镇突袭紧急制造的一批,与其回炉重造,当然还是卖给闯军更划算一些。
朱呈祥派了两个连运送闯军交付的珍宝,车队到达荆州后,收到消息的余诚急急忙忙的跑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