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诚答道:“是有些被人遗弃的孩童,我看他们孤苦无依,便将他们收养在一起,长大以后给店铺当个伙计也好,出去另谋他途也好,总归是有条活路。”
王燮赞叹道:“余掌柜真是宅心仁厚,堪称义商。在本官的辖下,竟然出了这么多弃婴,实在是有负圣恩啊!”
常惺劝解道:“世道艰难,去年又蝗旱并起,百姓生计艰难,才有这许多弃婴,非是县尊之过。”
余诚在旁冷眼看着,不知这县令惺惺作态是要干些什么。
王燮又问:“听闻你正在寻找合适的宅院安置这些婴儿,找到了吗?”
“还未曾找到合适的。”余诚口中回答,心里暗暗警醒,还是不能小瞧了古代官僚对辖区的掌控能力啊,自己要找宅院的消息才放出去两天,就已经传到了县太爷的耳朵里。
幸亏自己把大多数收拢到的流民安置在了城外田庄里,保密教育也一刻不停歇,否则县太爷这会儿应该杯子一摔喊捉拿妖人,屋外涌出无数刀斧手了。
听到余诚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王燮说道:“离曹门不远,有一处院子,原是充做养济院的。那里地方不小,安置这些婴儿绰绰有余,你可有兴趣?”
救济失去劳动能力的弱势群体,自古便是官府的一项职能,到唐朝时形成正式部门,只是名字不同。如唐时养病坊,宋时福田院,明朝承袭元朝名称,叫做养济院,收养民间“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养者”。
不过制度虽好,落到实处却需要钱粮。朝廷强盛钱粮丰裕时还好,到了末年经济行将崩溃,连自己都快养不起了,哪还顾得上养济院。
王燮到任时养济院就已经废弃,他是宛平人,见过家乡的养济院,规模很大,平常都收养着千人左右的老幼。所以王燮决心重建养济院,可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官府无钱,就只能叹息作罢。
上赶着给批地皮?余诚才不信官府有这么好心,于是问道:“县尊大人的意思是?”
王燮道:“我有意重修养济院,将国朝这一制度落到实处。这些弃养的婴儿也是养济院扶住之列,官府也当优加体恤。”
“筹措社兵时你积极响应,遗弃孤儿你也用心收留抚养,可见也是心地仁厚,心存善念之人,重修养济院一事我想交托给你,你可愿意?”
余诚差点跳起来骂,老子来明朝是来赚钱的,现在还兼职造反,你以为老子是来做慈善的吗?
余诚委婉拒绝道:“承蒙县尊大人看重,只是小民收养弃婴,已经心力交瘁,再修养济院,只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王燮不悦道:“原以为余掌柜是心中忧国忧民的义商,与那些浑身腐臭之辈不同,看来是我看走眼了。”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