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出发去泰山

张川柏从回春堂出来,见天色还早,就去了来家。

来家阿翁们耐心教导他几年,无师徒之名,有师徒之实。

……

“川柏来了!我们正说着你呢!”来大白发苍苍、精神奕奕。

“阿翁们肯定是在说我长大了!”张川柏笑眯眯。

“我们在说你什么时候娶妻,生几个和你一样的小儿郎。”阿翁们笑容满面。

“阿翁们何不搬到长安去?我和来叔都想念你们。”张川柏诚挚地说。

来大连连摇头:“我们就在江都,哪里都不去。在这里听到你们的好消息,我们就高兴啦!”

来二同样是健壮的老汉,笑着说:“我们还说起辽东的战事!我念一首诗给你听——长白山头百战场,十十五五把长枪。不畏官军十万众,只怕荣公第六郎。”

这首诗,是从前高句丽人的民歌。

荣公就是荣国公来护儿,而六郎就是来护儿的儿子来整。

诗歌说,高句丽人不怕十万兵马,惧怕来六郎。

勇武的来六郎,在江都之变中和来护儿一起遇害。

来家的执念之一,就是灭了高句丽,有始有终。

“如今高句丽、百济灭亡,郎君入朝为官,我们没有遗憾了。”阿翁们感慨。

张川柏连忙说:“人生有很多期待!春有百花秋有月,很多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

千万别说“没有疑憾”,一听就让人心里发慌。

“你这小儿郎!”阿翁们含笑看着张川柏。

在外人面前是“大人”,在他们面前就是聪慧有礼又孝顺的好孩子。

来都来了。

阿翁们逮住张川柏考一考。

射箭到刀法,都练了一遍。

“你这个年纪能练成这样,可见没有偷懒。再过几年,你的力气更大,又是冲锋陷阵的一员猛将!”

阿翁们很欣慰。

竟然从张川柏身上,看到了当初来护儿和来六郎的身影。

他们又遗憾:“你竟然不练枪!来家的枪法出众。你回长安之后,让我们郎君教你枪法。”

“来叔没空啊!他现在修史书!”张川柏说。

“修史书不是容易的事……他跟同僚相处得如何?”

阿翁们对来济很关心。

张川柏笑眯眯坐下,一边吃干果点心,一边说来济的现状。

他知道,这些是阿翁们愿意听的。

“标格异凡卉,蕴结由天根。昆山采琼液,久与炼精魂。或时吐芳华,烨然如玉温。后土为培植,香风自长存。

这是来叔咏扬州琼花的诗。阿翁们听听我理解得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