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宰相好奇的拿起奏折一看。
上面写着《十事要说》,第一件事。
为政先仁义。
自康哲以来,以峻法绳下:臣愿政以仁恕,可乎?
卧槽!
这可是碰都不能碰的话题呀……
这宰相放下了奏折,再看下去就不礼貌了。
自罗林登基以来,对官员采取了高强度的监管,并且辅以严重的惩罚。
高强度监管: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盯着官员的锦衣卫。
严重的惩罚:贪官,直接下狱,身家全抄了,家眷男的流放女的送去教坊司。
而这个《十事要说》的意思是,不能用刑罚来监管官员,而是应当对官员仁义,有了仁义,那么官员也自然会尽心尽力。
宰相留意了一下。
果不其然。
儒家。
啧啧啧。
这种逆天的家伙为什么总是从儒家里出来。
如今团结在太子身旁的一大票宰相,和太子、陛下的思想也大多非常接近,他们也不待见儒家。
甚至于这种情况存在于整个大内阁。
整个大内阁现在上百名宰相,儒家仅仅占据很少的一部分。
…………
如果罗林在这里,看见了这《十事要说》,肯定咋舌。
好家伙,姚崇这家伙的平行世界同位体也跑出来了。
十事要说的第一件事,为政先仁义。
表面上是在废除武则天时期的严峻刑罚。
实际上,却是大怂朝“刑不上大夫”的前身。
它主张的是官员要被仁义对待。
它是站在士大夫阶级,站在官员角度的。
…………
又一个宰相看起了《十事要说》,看向了第二策。
他是目前大内阁里的中立派。
认为陛下还会在位很久,现在就站队未免操之过急,所以公事公办,对于《十事要说》进行审查。
“不求边功……?”
“乐。”
“陛下以军功立国,儒家却想着让陛下休养生息。勉勉强强吧。”
大内阁觉得应该休养生息的人也不在少数。
第三策:中官不预公事,还行。但陛下不会理会的,陛下重用太监,东厂干的事情不比锦衣卫少。
第四策:国亲不任台省官,也说得过去。那罗迈也算是国亲了,但却是燕地的布政使。